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眼部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可以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玻璃体腔内注射抗新生血管类药物雷珠单抗(Ranicizumab RA)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因单独使用RA作用持续时间短,单独使用常规剂量的TA副作用大,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两者单独使用均受到一定的限制。TA和RA联合使用并减少TA用量成为可行性治疗手段。  目的:通过观察玻璃体腔单独注射TA或RA和联合注射TA及RA,探讨不同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玻璃体腔注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住院诊断明确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患者46例(54眼),把54眼按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不同划分为等量的三组(TA组、RA组、TA联合RA组),每组18眼,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1、2、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并对上述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1周、1、2、3、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TA、RA、TA+RA三组之间的CMT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三组治疗前后比较不同时间点之间CM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A、RA、TA+RA三组之间眼压在不同时间段相互比较时,TA组早期眼压升高略明显,一周后逐渐下降;RA组眼压仅轻微升高;TA+RA组眼压升高并不显著;但三组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相比,联合用药效果并不突出,但是从时间上看TA和RA联合用药大大提高药效的持久性,显著的减少了用药次数(P<0.05)。  结论:1)玻璃体腔注射TA、RA、TA+RA治疗对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眼视力水平、降低CMT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2)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3)TA+RA联合治疗能增加药效的持久性和稳固治疗效果,减少用药次数。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ICU中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及管道细菌污染情况,从细菌定植水平对该类息者口咽部、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道内定值细菌的来源进行分析。讨
目的:  mTOR途径是治疗癌症的关键靶标,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RAD001)已获批准用于治疗肾细胞癌(RCC)。然而,RAD001的疗效却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自噬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