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河山立传”——谈建国后的“新山水画”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建国后,包括从1949年至文革前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先从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方面入手,展现出“新山水画”生存的社会环境背景,在这基础之上对“新山水画”的绘画面貌,以及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创作主体进行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来研究: 第一、从“新山水画”生存的特定社会背景方面进行研究。包括政治经济基础、文化状态和画家群体的构成等方面,由此来阐明“新山水画”产生的内在原因和深层含义,为研究“新山水画”做好背景的铺垫。 第二、对“新山水画”的绘画面貌进行研究。进入新中国以来,为了使中国山水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的对新山水画风格的探索,基于现实主义的政治化审美要求,“新山水画”的表现题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山水画风格。主要从对“新山水画”的探索、题材内容和作品风格特点三方面进行研究,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部分,“新山水画”面貌的不同表现风格直接决定了其在新时代的生存状态。 第三、对“新山水画”的研究不仅包括绘画风格特征,同时绘画创作主体的生存状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接着对当时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家进行研究,作为山水画创作者,其塑造的作品是否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要求,直接影响其自身在新中国的生存境遇,主要从主流和非主流两个方面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画家进行分析,以更进一步揭示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的特殊的时代巨匠,和创造的时代绘画经典。 “新山水画”由于服从于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绘画面貌的多样自由化发展,但是特殊的时代情境下却塑造出了艺术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无论是为当时社会所推崇的中国山水画主流艺术,还是被认为不能跟随时代潮流的非主流山水画艺术,抛却社会的政治因素之后,与艺术自身的价值是并不完全成正比的,艺术服务于政治,还是艺术服务于艺术自身,并不是评判艺术高下的标准。同时通过对“政治第一”的“新山水画”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出“新山水画”内部学术创新的途径与策略,及其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最初醉心于音乐的白南准,受到约翰·凯奇与激浪精神的影响,开始向行为艺术转变,他的“行为音乐”表演彻底颠覆了观众的期待。随着他的音乐类行为艺术视觉性的增强,他对艺术的探索
期刊
期刊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摄影技术第一要素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第二要素是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发展条件。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所以说,创新是摄影作品所需的“血液”。随着新闻媒介、广告传播、影视创作等行业以突飞猛进的势头迅速发展壮大,对视觉信息传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虽然,摄影行业在短短的几十
堆塑罐艺术是浙江青瓷艺术的一种。堆塑罐也叫谷仓罐、五联罐,或者魂瓶,也有其它名字诸如塔式罐、神亭等,是一种丧葬用的冥器。它是我们民族本土艺术的一个代表,而汉代是其形
乐舞百戏类画像石是汉代乐舞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鼗鼓的艺术表现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全面细致地梳理考证,发现汉画像中的鼗鼓在各种仪式乐队、鼓吹乐队、丝竹乐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