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油菜土壤种子库介导基因流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油菜的巨大应用潜力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抗虫、抗除草剂等抗性基因通过基因流从转基因油菜逃逸的问题给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新的风险和更严峻的挑战,已经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以便制定相应有效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基因流传播,减少转基因油菜大田释放和商品化生产带来的风险,是转基因油菜应用于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基因油菜的基因流通过种子进入土壤种子库产生自播油菜及通过花粉传播介导而实现。本研究对我国南方一年两熟制地区Bt油菜通过土壤种子库介导的基因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有效控制基因流的栽培技术措施。主要结果如下: 1.减少转基因油菜收获时的落粒是控制基因流的一个关键环节。油菜人工收获时的落粒量占产量的1.18%~1.91%,约为26.54~50.29kg/hm~2,相当于每平方米约有664~1257粒种子落入土壤种子库,人工收获时通过土壤种子库介导的基因流水平低于机械收获时的水平;移栽油菜的落粒量比直播油菜少,两者有极显著差异;油菜晾晒时的落粒量最大,占总落粒量的73.82%~75.30%,收获前几乎没有落粒,减少晾晒时的落粒量是减少土壤种子库容量的关键环节;最佳收获期的落粒量低于非最佳收获期的落粒量,两者有极显著差异。油菜采用移栽种植、减少晾晒时的种子落粒量、在最佳收获期收获、选择成熟期较一致和抗裂果性较强的油菜品种等能减少收获时的落粒量,减少土壤种子库容量,控制基因流的发生。 2.浅耕和免耕的油菜出苗数有显著差异;浅耕油菜出苗高峰期为收获后14天,出苗率达58.38%,出苗终止期为收获后70天;免耕油菜出苗高峰期为收获后21天,出苗率达24.66%,出苗终止期为收获后105天;浅耕油菜累积出苗率为85.36%,免耕油菜为45.45%;在免耕条件下通过土壤种子库介导基因流的水平比浅耕条件下要高。油菜收获后进行浅耕,并在收获后14天或免耕条件下21天后喷施化学除草剂杀灭自播油菜,能有效减少油菜收获后的土壤种子库容量,控制基因流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系统的研究是国家 863 项目 “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开发平台及应用研究”及合肥市重大科技专项“智能化农业信息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一部分。本系统以安徽省单季中稻
通过在牛粪高温堆肥中添加尿素(U)、磷矿粉(GP)、钙镁磷肥(CMP)和硫酸钾(PS),研究不同的添加种类及组合对高温堆肥化过程及主要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好氧堆肥过程中
水稻具有高含量的硅是水稻区别于其它禾本科作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水稻各组织器官中以谷壳中含量为最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而对其遗传机理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前期定位结果,构建了一套剩余杂合体(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 RHL)衍生群体,开展水稻谷壳硅含量(HUS)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的精细定位研究。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
本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研究了秸秆覆盖节水效应及极度干旱条件下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光能利用的影响,结果如下:1秸秆覆盖与灌溉
高粱蚜是高粱上的一种重要的害虫,每年对全球的高粱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失。抗蚜品种是防止高梁蚜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加快作物育种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但应用于高粱上的分子标记研究起步较晚,从而影响了高粱蚜抗性育种的进程。 本研究利用河农16×千三的杂交组合,对高粱蚜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和SSR分子标记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高粱蚜抗性遗传鉴定方
Background: Th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with its unique conception of resilienc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 resilience,SESR),provides an operational
2005年5月至10月,采用三种不同土壤(盐碱土、白浆土、草甸黑钙土),利用盆栽方式,探讨了三种不同基因型大豆垦农4(双高品种)、垦农18(高油品种)、东农42(高蛋白品种)在这三种不同
本研究针对目前皖南烟区烤烟种植品种单一且对当地主要病害的抗性不强,烟叶成熟后期高温干旱影响等问题,开展了皖南烟区适宜烤烟新品种(系)的筛选研究。通过2012-2014年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