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1060nm DFB激光器及MOPA集成器件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介绍了大功率GaAs/AlGaAs材料体系DFB激光器及其集成器件的发展,并对本论文主要研制的1060nm DFB激光器与MOPA单片集成器件进行了深入调研。详细介绍了制作DFB激光器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了模拟分析,优化了材料结构参数,探索了核心工艺的制备条件。通过采用优化脊波导形貌以及低内部损耗宽波导两种不同设计方案制备了1060nm大功率DFB激光器。采用大光腔设计制备了MOPA单片集成器件,并对绿光倍频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1.采用耦合波方程建立了脊波导激光器光栅结构的分析模型。通过修正后的耦合波方程求解光栅耦合系数,得到了二阶光栅的最佳占空比以及光栅层距量子阱的最优距离。采用传输矩阵模型对脊波导结构的光场分布进行了求解,分析了波导结构参数对于光场分布(光限制因子、远场发散角等)的影响。  2.创新性地引入InGaP刻蚀停止层的方法,有效改善了脊波导的形貌,制备了1060nm大功率DFB激光器。350mA电流注入下单纵模输出功率达到150mW,边模抑制比大于55dB。  3.通过增加GaAs光限制波导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改善了垂直方向上的光场分布,使器件内部损耗降低至1 cm-1。采用此结构制作的1060大功率DFB激光器,在国内首次实现800mA注入电流下单纵模输出功率达300mW,边摸抑制比大于50dB。  4.采用大光腔设计制作了MOPA单片集成大功率器件,器件最高输出功率达到250mW,单纵模输出边模抑制比大于40dB,其远场发散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分别为为6°(水平)和20°(垂直)。  5.通过波导型PPLN倍频晶体对制作的1060nm单模光源进行了初步倍频实验及特性分析,获得了5.7mW的绿光输出。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的日渐普及,带来了多样化的系统和屏幕尺寸,互联网产品如何在众多的设备终端中保持用户体验
该论文旨在研究具有高压缩质量低复杂度的运动估计算法以及相关硬件结构.传统ME算法中作为帧间编码的运动估计算法和帧内编码之间存在着矛盾,该文提出以获得更属于帧内压缩预
学位
该文介绍了一个红外图像计算机处理部件的设计、实现的完整过程,该部件主要应用于PtSi512×512元红外热像仪的图像处理.作者根据红外成像技术原理,从红外热图像的特点出发,分
CAC是ATM技术中一个重要的难点问题,该文在讨论CAD问题的基础上,用基于神经网络经验学习的方法解决此问题.该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ATM接入控制器,在其
Ⅱ类超晶格光电探测器是第三代红外探测器中的重要候选,通过对Ⅱ类超晶格材料中每个周期的材料组成进行调节,可以实现从1μm至太赫兹波段的探测波长,电子有效质量大,俄歇复合率低
该文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微流量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无阀微泵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
该论文深入研究了调频广播载波(即FM-SCA)无线数据传输射叔接收理论,设计并实现了FM-SCA无线数据传输射频接收电路,并进行了工程化、产业化的实践;提出并论证了单片化实现FM-
了解毫米波室内传播特性是设计和开发室内毫米波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前提.该文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在典型的办公室环境下的毫米波室内传播特性.研究工作以实验和仿真相结合,
该论文设计期间,研究人员对电光采样测量系统中的电流信号检测部分,即LA-I电流型前置放大器进行了改造.以信号平均技术取代相干检测技术,以求代替整个电光采样系统中所用的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