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底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具设计及钻进过程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地具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地缘价值、潜在资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及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南极冰盖下蕴藏着700多个冰下湖,开展冰下湖研究可以探索冰下环境和地质构造、反演冰盖的演化历史、获取南极古气候信息以及发现新的生命形式。此外,冰下湖探测技术的发展,还可为人类未来探索火星、土卫二、木卫二等地外行星冰下环境提供技术支持。现有冰下湖直接探测手段主要有机械钻探、热水钻探和热融钻探。机械钻探和热水钻探均具有潜在的污染性,热融钻探可实现无污染钻进,但钻进效率低且难以有效穿透含粉细砂冰层。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探采用融水孔底加热射流钻进方法,具有无污染、功耗低、钻进效率高等优点,具备穿透含粉细砂冰层的能力。国外研发了4种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具,用于高山冰川成孔和外太空探测,验证了钻具的可靠性,但所涉及技术多属于地外行星探测领域范畴,具体设备参数、测试结果、实验数据及相关理论均未公开发表。因此,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孔底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具,解决可回收型全自动冰下环境探测器RECAS钻遇含粉细砂冰层钻进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孔底局部循环式热水钻进过程的物理模型,探究了钻具结构参数和钻进参数对钻进过程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钻具关键结构参数和钻进参数。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孔底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具,通过整体钻具的钻进过程试验研究,验证了钻具具备在含粉细砂冰层的钻进能力。论文的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如下:(1)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理论研究,建立孔底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进过程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确定了喷射流量、喷射水温、冰层温度、钻孔直径均对钻进过程产生影响,为RECAS探测器钻进参数选取提供依据。冰层温度-30℃条件下:射流水温、流量恒定时,降低钻速可实现有效扩孔,钻进速度降低16%~19%,孔径增大10%;以160 mm作为孔径目标、2 m/h作为平均钻速目标,则扩孔系数为1.1时,热流水温应达到40℃、流量应达到2.0 L/min,此时对应的孔底加热功率为5k W。(2)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平台建立钻具孔底热水钻进物理模型,模拟了孔底附近的冰层融化过程,并分别研究了钻头形状、喷嘴直径、热水流量及温度、冰层温度等变量对钻进过程的影响,阐明钻进速度的变化规律,为钻具设计及钻进参数选择提供依据。单变量控制条件下:钻头高度一致,钻头形状对钻孔形状的影响较小,90°圆锥形钻头能够获得更高的钻进速度;不同喷嘴直径条件下,直径为3.0 mm的喷嘴钻进速度最快;射流热水流量、温度越高,钻进速度越快;钻进速度与冰层温度呈现正相关性,南极冰层一般随钻进深度增加而升高,因此钻进速度会随着钻进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孔底融冰过程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的钻具设计和钻进参数选择提供参考,提高钻进效率。(3)采用单因素轮换法对热水钻头进行选型和测试,研究钻头形状、喷嘴直径、钻压、温度、流量等因素对钻进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钻头,高度相同条件下,圆锥形钻头优于抛物线形钻头,其中90°圆锥形钻头钻进速度最大,且钻头越短平,钻压变化越小;不同直径的喷嘴,恒定流量条件下,喷嘴越小流速越快,直径3 mm喷嘴钻进速度最快,且钻孔直径与喷嘴直径并无明显关联性,钻具成孔直径可达165~180 mm;通过调节钻进速度改变钻压参数,钻压过大时喷嘴堵塞、钻进速度降低,钻压过小时换热效率降低、钻速降低,本文所设计钻具优选钻压约为自身重量的30%;喷射水温、流量与钻进速度呈正相关性,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钻头进行选型和相关的测试,可为后续的钻具整体设计和钻进参数选择提供参考。(4)完成RECAS配套孔底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具的设计及其试验,证实了钻具喷孔数目、喷孔角度、钻头结构、冰层温度及冰内粉细砂层均对钻进速度产生影响,得出了优选喷嘴及钻头结构,验证了钻具含粉细砂冰层钻进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喷孔直径1.5 mm、数量9、喷射角度为35°的多喷孔式喷嘴与喷孔直径3.0 mm的单喷孔式喷嘴钻进速度最快,但钻压不稳定且呈现周期性震荡;在单喷孔式喷嘴后方增加6个后喷孔后,钻进速度降低13%,热融效率降低9%,但可改善钻孔底部传热,钻进过程更稳定;壁厚5 mm的中空钻头可有效消除钻头外部热传导冷点,增加孔底换热效率,提升钻进速度;冰层温度由-30℃上升到-10℃时,钻进速度由1.36 m/h上升至1.60 m/h;钻具可实现含粉细砂冰层钻进,粉细砂层厚度为10~20 mm时,钻进速度降低14%。综上,对孔底局部循环式冰层热水钻具结构设计及钻进过程进行研究,为未来的冰层热力钻进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也促进了未来极地科学研究发展。
其他文献
2016年到2019年之间,辽金史研究领域学术思想活跃,前沿与热点问题讨论异彩纷呈,基础研究与特色研究稳步开展,辽金史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国史学界的重视。四年间各类成果迭出,初步统计出版学术专著50多部,古籍校注与整理10多部,大型通史和专史中的宋辽夏金卷、辽金元卷亦有10多部,学者个人文集2部,年鉴、目录类与
期刊
星敏感器作为一种高精度、自主性好和适应能力强的姿态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微小型卫星的发展,要求星敏感器质量体积更小,功耗更低,个性定制化程度更高。星敏感器光学镜头作为星敏感器中最关键的部分,对其的研究成为星敏感器轻量优化设计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适配于某型号微小型卫星的星敏感器研制了一款光学镜头。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根据星敏感器设计指标要求,完成光学镜头结构的初始设计。首先,
目的 探究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肇庆市中医院就诊的性早熟儿童52例为观察组,另取47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象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血清FSH水平为(3.74±0.96)U/L,LH水平为(1.42±0.38) U/L,FSH/LH水平为(2.88±0.46),均高于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物警戒贯穿从药物研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是药物警戒活动的关键参与方,其药物警戒体系构建是国家药物警戒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正值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实施的起步阶段,为推动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
目的 研究分析韩国药物警戒体系,为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的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分析韩国药物警戒组织体系、法律法规和监测报告系统,与我国药物警戒体系进行比较,从优化药物警戒技术机构职能、完善药物警戒报告系统、开发合理用药等方面为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建设提供借鉴。结果与结论 韩国根据新修订《药事法》,建立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完善药物警戒监测和报告系统,提升了药物警戒监管能力,我国应当优化药物警戒技术机
学位
学位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学前教育课程领域期刊论文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学前教育课程的研究前沿为课程思政、核心素养和产教融合,并趋于热点。今后的研究主题将持续细化,需要进一步关注幼儿教师发展成长规律、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专业标准和认证要求、教学模式方法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理论体系、改革实践体系,关注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等方面
近几年来,北美和欧洲的药物管理部门对上市后的药物安全性监测日益重视和严格。除了传统的自发报告系统,即依赖于医生和患者自愿向药品制造商或直接向政府药监部门报告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事件、错误和质量问题,新兴的主动监测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主动监测系统是指用多种纵向电子数据库,包括医疗保险索赔及电子医疗健康档案在内的多种自动医疗数据源,对药物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为了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