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活审美实践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是封建士人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生活审美实践的集大成者,其审美的生活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苏轼生活审美实践,系统梳理其文化艺术活动和日常生活实践中蕴含的审美因素,能够借由这一生动案例,进一步丰富当下生活美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为当代人提供一种回归生活本真,畅游精神家园的备选方案,对苏轼生活的研究,有助于当代人生活审美价值和生命主体地位的提升。论文以生活美学为理论依据,以苏轼诗词文章内容为依托,以苏轼文艺创作和生活实践为载体,勾勒出苏轼生活审美的实践内容和承载方式。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着重梳理中西方生活美学的发展源流,论证西方生活美学的是生活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具有通俗性、整体性、普及性、超越性的特点;中国生活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人日常生活中的美,进一步确立人的核心地位,指出“本体——工夫——超越”的休闲美学体系有助于对苏轼休闲美学的建构。中西方生活美学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了论文分析苏轼美学及苏轼生活实践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探讨在北宋整体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下苏轼生活美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其“平淡自然”的审美内涵、明确苏轼生活美学的人文价值并依据休闲美学的架构将苏轼休闲美学分为“勾当自家事”“我适物自闲”“超然物外”的三个层次。第三章是对苏轼生活审美实践内容的具体分析,从物象和事象以及禅意三方面展开,分析其生活字画、玩赏器物、赞咏花木、游览场所、品鉴诗文中蕴含的生活意趣;雅集交游、饮食、茶艺、品砚、饮酒过程中蕴含的审美情趣;哲学、美学思想中蕴含的禅理禅趣。结语以生活的美与美的生活为主题,总结苏轼生活审美实践的独特价值,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延伸拓展到生活美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对于生活实践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乡贤治村曾是乡村社会稳定自治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乡贤文化转而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资源。无论是传统乡贤还是新乡贤,反映乡村社会舆论的声誉名望是不可或缺的,乡贤之“贤”便是乡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舆论认可。乡贤行为与乡村社会舆论之间存在良性的互动机制——一方面,舆论生发于公共事务之中,且关乎乡贤的社会生活和自我价值追求,因而乡村社会舆论对乡贤行为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乡村社会舆论评价准则
学位
奈保尔是二战后英语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对他的翻译与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取得的成果却颇为丰硕。本论文借助比较文学译介学和接受学的相关理论,梳理奈保尔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历程,总结其成绩与特色,分析接受差异产生的原因。奈保尔作品进入中国,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其得以引进和传播的原因有三条。一是中国接受语境的转型,文学研究强调“非政治性”立场;二是奈保尔作为本世纪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唤起
学位
“三兄弟”这一母题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各种叙事作品当中,尤其广泛地存在于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三兄弟”大多都能从中西方的神话传说中找到类似的存在和原型,老舍也曾在《傻子》中提到“在民间的故事与笑话里,有许多许多是讲兄弟三个,或姐妹三个,或盟兄弟三个,或女婿三个......据说这种结构公式是世界性的。”斯蒂·汤普森与阿尔奈将民间神话故事按照情节进行了类型和母题的分类,形成“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即“A
学位
<正>一、数学学习中的可视化表征及其重要性用画图方式呈现问题,或在文字题上附加图画,是教科书及实践中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解题表征方式,这种以视觉手段表征知识的方式,即称之为可视化表征,它能将文字题当中的数量关系可视化、具体化。Van Hiele认为,利用可视化的表征方法有降低思考层次的效果。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许多问题都是以文字的
期刊
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学习接受我国唐风文化。随着遣唐使的派遣,来自大唐的汉籍增多,唐文化蔚然成风。历代天皇对汉学都积极提倡,中央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汉才化倾向。同时随着公私诗宴的盛行,在宴会上饮酒赋诗、君臣唱和以显示皇恩浩荡、君臣和乐已经成为当时的风尚。中国诗歌理论和诗集的传入,更促进了我国古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日本平安朝初期,受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的敕令,群臣陆续编纂了《凌云集》(公元814年
学位
身为一个创作型的理论家,王蒙建立起他独特的小说理论体系,这种小说理论又不断在其创作经验中得到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然后返回到创作中继续指导,所以,王蒙的小说理论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以主题、人物、结构、语言这四个方面最为显著。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理论对主题层面的影响。重点分析在王蒙小说主题的演变过程中其小说理论所起到的作用。王蒙的小说主题随时代而不断发生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保护与传承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非遗旅游已成为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迸发新活力的重要途径。旅游地居民是旅游活动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其表现出来的价值共创行为意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非遗旅游地的旅游能否成功的开发与延续。立足居民视角,探究影响居民价值共创行为意愿的因素对非遗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
学位
当代作家中,藏地阿来以冷静且悲悯的笔调讲述四川西部边缘故乡的历史与文化,在小说中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诗性特质。这种诗性特质不仅是文体上诗歌与小说渗透融合而来的形式美,而且也指向了人生问题的本体意义存在,观照人生理想境界的诗意生成。在诗性文本建构上,阿来以故乡四川汉藏交集地带的自然地理世界,作为他文化意蕴表达的诗性空间。阿来描述生活于其中人物的沉沦与挣扎,发现他们对于生命韧性存在、积极人生态度的主动
学位
神魔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也是中国小说史的重要流派之一。小说序跋是中国古代小说家们阐发小说理论的阵地,是古代小说批评的常见形式。神魔小说序跋种类丰富,其内容、形式和风格都具有独特的文字魅力,同时具有相当珍贵的文献价值,可以为小说理论的发展提供记录,反映时代特定的宗教文化,同时保存了许多关于小说传播与接受的一手资料。本论文以神魔小说序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三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厘清了“神
学位
《述异记》是清代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几乎与《聊斋志异》同时期。尽管《述异记》当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其中多有不满现实的讽喻性作品,又因其纪实性而保存了不少明末清初的史料,展现了丰富的民风民俗,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该书署名为“东轩主人”,根据现有资料和对吴震方生平游迹以及交游的考察,基本可以认为东轩主人是生活于崇祯十五年(1642)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前后的吴震方,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自序可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