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外部性条件下政府与协调失败的关系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宏观经济中往往会存在多重均衡。在正外部性条件下,这些多重均衡可以进行帕累托排序。在这个帕累托排序当中,显然会存在非帕累托占优的均衡,我们称之为低效率均衡。协调博弈的理论将低效率均衡归结为协调失败的结果。在此种情况下,政府如果能为经济当事人提供信心,经济就会启动一个策略互补机制以克服协调失败。 本研究与以往的协调博弈研究的不同在于:笔者强调经济当中协调失败产生的原因。本文试图在负外部性的条件下探讨协调失败的产生以及协调失败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经济当中产生协调失败的关键因素是负外部性。而政府的政策是经济当事人之间的负外部性得以实现的关键性环节。 在本研究中,负外部性主要产生于经济当事人的分配天性。由于每个人的福利水平取决于自己在所有经济当事人获益排序中的相对位置。经济当事人会期望自己在所有人获益排序中的相对位置最大化。笔者称经济当事人的这种偏好为分配天性。本研究中的负外部性就产生于经济当事人希望降低其他经济当事人的博弈支付的行为。 在引入负外部性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协调失败的判定问题。笔者试图证明:当经济中存在负外部性时,即可证实当前的经济是存在协调失败的。在这种条件下,不存在使用正外部性无法判定当前经济是否存在协调失败的问题。 笔者分析了经济当事人的分配天性产生负外部性,继而产生协调失败的问题。利用Cooper等人(1990)试验中的典型博弈,笔者试图证明,当经济当事人追求相对位置最大化时,协调失败一定会发生。 本文分析了经济当事人数量和效用函数不连续对经济当事人的分配天性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表明:在不连续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当事人数量的增加,经济当事人的分配天性有被放大的可能。这样,负外部性也就越来越明显。在本文的模型中,经济当事人的负外部性最终通过政府的相机抉择的政策传递到宏观层面,加剧了协调失败。 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与协调失败关系。政府要克服协调失败的关键是为经济当事人提供信心。但是,政府的相机抉择政策恰恰是扭曲了经济当事人的信心。笔者将建立一个跨期的扭曲税模型,并结合前人的模型来说明由政府相机抉择政策导致的经济中的低效均衡的存在性。笔者还分析了政府不愿约束相机抉择政策的原因。约束会进一步减少政府本来就不够用的政策工具。同时,笔者还讨论了所有经济当事人会参加负外部性博弈的理由。经济当事人之所以会坚持参加这样一个负外部性很大的博弈,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经济当事人的偏好是双峰的。其二,这个博弈缺乏退出机制。其三,博弈的结果对经济当事人而言是一个不完全信息。
其他文献
经济的快速发展,居家轿车的增多导致车位紧张,虽然有些车主有停车位,但也因为被占用车位联系不上车主导致自己的车无处可放.本文将从车位锁安全性、智能性和便捷性做了具体的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而绿色经济又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煤炭上市公司作为资源型企业,能耗严重,污染排放量大,更应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目前,上市公司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初步提高,但还没有一套权威的指标体系可以用来评价其发展水平,因此,需要制定一套权威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上市公司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校正其发展方向,为上市公司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对KNCA-7/800D液压打捆机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实际生产过程中喂线经常受阻的原 因,介绍一种新型打捆机扭转头的使用。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KNCA-7 / 800D hydr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