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语言学转向之后,语言成为哲学反思自身的新起点。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同时开启了对历史哲学进行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并由此产生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语言学转向”的产物——拉克劳、墨菲话语领导权理论。拉克劳与墨菲的话语领导权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后福特主义”阶段,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挑战的现实背景之下。这一理论是拉克劳与墨菲在吸收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思想后试图对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进行策略上的“调整”而形成的成果,并被其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拉克劳与墨菲将他们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作为自己政治学理论的出发点的基础。他们的话语理论主张话语对对象的决定作用,认为一切存在皆为话语。通过话语理论的提出,拉克劳和墨菲完成了对整体性和同一性的解构,对历史替代过程中规律性和客观性的解构,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主体地位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领导权理论,即通过链接使主体立场间形成政治认同。拉克劳、墨菲认为,由于现代社会多元化、差异化特征,作为社会主义斗争的“主体”的阶级联盟已经越来越不能发挥出它原有的效力,反而社会中长期处于边缘的某些弱势群体的革命热情高涨。面对这种形式,斗争的任务应该更多地转向对文化和意识形态话语塑造的方向上去,在特定话语语境里通过链接使碎片化的主体身份在对抗中被广泛地吸纳进一个政治集团中,通过这种策略实现一种不同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形式的、包含更多差异的民主——多元激进民主,从而使社会主义民主不一定要依靠暴力斗争的方式实现,反而可通过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由资本主义的民主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拉克劳和墨菲认为这是当代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应有的前进方向。这种观点诚然带有不可掩饰的局限性和乌托邦的色彩,但作为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的一次理论的探索,拉克劳与墨菲的话语领导权理论在一定层面上仍然具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理论中政治研究的微观视角和对话语领导权斗争的重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积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