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后并发I-V型内漏的发生率,探讨内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式。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的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77例,术后跟踪随访早期、中期并发症,观察内漏发生情况。结果:77例病例均经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其中4例术前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急诊EVAR手术治疗,其余73例为择期EVAR手术病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2.6%),余75例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39个月,下肢动脉栓塞2例,左侧髂动脉支架血栓形成1例,心功能、肾功能不全1例,移植物反应18例。瘤体最大直径较术前缩小(5.82±1.62 vs 5.36±1.58,P<0.05]。共发生内漏10例(13.0%),二次介入治疗2例(2.6%),内漏合并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0%。I型内漏4例(5.2%),随访见内漏消失,Ib型内漏1例(1.3%),内漏口经弹簧圈栓塞后,漏口内血流明显减慢,目前仍在随访观察。2例II型内漏(2.6%),长期随访观察,仍可见造影剂渗入,但瘤体未见增大。Ⅲa型内漏1例(1.3%),EVAR术后1周复查腹主动脉CTA发现内漏,DSA见主体与分肢延长段交界处造影剂外渗,分肢覆膜支架移位,考虑Ⅲa型内漏(1.3%),予置入覆膜支架覆盖后,内漏消失。1例IV型内漏(1.3%),随访观察后内漏消失。1例V型内漏(1.3%),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瘤体无明显增大。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I型内漏的发生与瘤颈长度、瘤体扭曲程度等有关,对于内漏量小的I型内漏,大多可以通过血栓形成自行封闭,不需特别处理。对于内漏量大、瘤体持续扩张的I型内漏仍应积极治疗。II、IV、V型具有相对良好的自然病程,内漏可以随访观察,待瘤体有增大再行处理。III型内漏的发生多与主体与肢体之间重叠不足有关,内漏量较大,需积极处理。二次腔内治疗置入覆膜支架是治疗III型内漏可行、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