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居民收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近些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而财产性收入作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新途径。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类资产,存款,股票、债券、保险以及其他种类理财产品;二是非金融类资产,主要是有形资产如房屋、车辆等。鉴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已有更多的居民参与到金融市场中,通过持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金融产品获取收益。与非金融类资产相比,金融资产种类更丰富,收益形式更多样,发展潜力巨大。正是由于金融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我国近几年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居民购买金融类资产,以增加财产性收入。相关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居民通过金融资产获得的收益在财产性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将近一半。本文首先就金融市场的现状、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状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理论和描述性统计两方面对金融资产持有量与居民财产性收入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最后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金融资产持有量和财产性收入的关联性做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从宏观层面出发,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角度,研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变动关系。首先,从存量角度,分别测定了金融资产存量以及金融资产结构与财产性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得出:一方面金融资产存量与财产性收入之间存在同向变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分类金融资产中,存款和股票与财产性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联性。并且存款与财产性收入之间的关联性比股票更大一些。其次,从增量角度,主要运用协整的方法,得到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金融资产增量与财产性收入增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另一方面分类金融资产中,存款、股票以及国债都与财产性收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文章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且结合本选题的研究给出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