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b值对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ent,ADC)值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探讨3.0TMR颈部淋巴结DWI合理的b值取值。
材料:与方法对46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扩散成像,b值分别采用0、20、50、100、200、400、600、1000、1500、2000s/mm2。其中28例为恶性淋巴结(20例为转移性淋巴结,8例为淋巴瘤),18例为良性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12例,结核性淋巴结6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别比较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常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等特征,测量并比较不同b值下,良、恶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和图像SNR的变化规律,以确定合适b值;在同一b值下分别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差异;应用ROC曲线,比较不同b值下ADC值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
结果:1.良、恶性淋巴结于常规MRI上相对于肌肉均呈等T1WI、长T2WI信号,于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边界清楚;两组淋巴结的L、S、L/S及SLN/M,均无统计学意义。2.b值≤1000s/mm2,DWI的SNR在一定范围内随b值的增加逐渐升高,当b=1000s/mm2达到最高峰;当b值>1000s/mm2,SNR逐渐下降。3.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3±0.19)×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为(1.57士0.27)×10-3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结核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当b值取1000s/mm2时,良、恶性淋巴结之间的差异最大(0.65×10-3mm2/S)。5.应用ROC曲线分析ADC值对区分恶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能,选取最佳ADC阈值为1.13时,所得Youden指数最大,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7%和81.4%。
结论:1.MRI常规检查依淋巴结大小、形态、边缘等形态学表现并不能对颈部淋巴结作出鉴别诊断。2.b值取1000s/mm2对,既能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作出鉴别诊断,是3.0TMRI颈部淋巴结DWI最合理的b值取值。3.ADC值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并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