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词汇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特有的事物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成为了国内外媒体报道的焦点。中国对外新闻媒体承担着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任务,翻译好中国特色词汇,以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时,目前国际交流愈发趋于多文化、多语种,除了做好英语对外新闻的翻译之外,发展好小语种的对外新闻翻译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选取国内和国外媒体的中、英、俄三语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词汇,分析比较不同媒体对同一词汇的不同译法,考察中、英、俄不同文化背景和媒体立场的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外媒体在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兼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但是对于同一个词的翻译,出于各种目的,或采用不同策略,或归化、异化的程度不同。从中,本文归纳出若干适用于中国的对外新闻媒体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策略。归化的翻译策略适用于以下情况:当目的语文化中与所讨论的中国特色词汇有相似事物时,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归化翻译;若原中国特色词汇中含有可能引起外国读者误解或争议的敏感元素,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弱化;在用词和构词无特殊文化涵义的中国特色词汇使用归化策略,更利于读者理解。而另一方面,对于文化负载量较大的词汇,比如含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方法的、和外媒尤其关注的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制度类的词汇,一般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再在上下文中加入背景知识补充说明,更能保证表意的准确性,并且也是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语言文化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