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电力供应与使用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我国城乡工业与居民用电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供用电模式已不在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因此,用户需求侧管理(DSM)就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作为需求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可中断负荷管理,不仅可以利用用户的用电灵活性来缓解当前负荷高峰时的供电紧张情况,以避免或减少昂贵的旋转备用和满足用电需求增长而需要的发电容量投资;而且可以逐步培养用户电力商品化的意识。
论文首先介绍了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概念、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手段、当前广东电力形势及采取的需求侧管理手段;并简单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可中断负荷管理方案,及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同时结合广东当前的用电形势,以及南方电力市场尚为建立的情况,针对广州电网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此阶段的可中断负荷管理采用日前交易模式,中断条件采用当系统备用率小于某一定值或当负荷高于某一门槛值进行中断,交易模式建议采用适应用户最大可中断负荷限制并具有激励相容特性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合同模型。
论文中的算例部分,利用具有激励相容特性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合同模型,对广州地区某时刻的可中断负荷管理情况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广州地区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采用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合同模型满足激励相容特性,对广州地区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对在广州地区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提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