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中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成绩考试。它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在宁夏,由于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在促进英语学科教学在宁夏的推广和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使宁夏的英语课教学走上了健康、稳定的良性发展之路。 在国际上,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程度的国家,都特别注重高中毕业统一考试,相当于我国现行的会考。在基础教育中,统一的毕业成绩考试的产生有一个近代普及教育的时代背景。目前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考改革的方向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开始受到质疑。 近年来,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在国内外测试界颇受关注,作为试题质量审定主要依据的语言测试“实用性”评估理论更是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测试“实用性”涉及六个特征,即信度、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后效作用和适用性。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测试设计者的任务就是努力寻求各特征之间的最佳平衡,以保证“实用性”达到最大效用。本文以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为准绳,运用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手段,详细研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003年英语会考试卷的“实用性”特征。本研究旨在考察宁夏会考试卷的信度、效度、真实性、交互性,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后效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为今后会考试卷命题方向提出建议,进而对宁夏的会考改革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