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要适应并遵循这一趋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发生率、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依靠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投入,通过投入规模的扩大来实现农业产出的增加,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终究会后劲不足、难以为继,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急需找到一个新的推动力,来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可使要素配置趋优化,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是农业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新结构经济学认为要素禀赋是分析产业结构问题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决定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因素。“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的基本状况,但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农业的要素禀赋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在耕地面积减少、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失的现实约束下,如何突破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瓶颈,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突显问题?农业结构升级作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可通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来改善要素结构,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路径。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科学问题:在农业劳动力要素不断转移、资本要素快速替代及土地要素稀缺程度升高的趋势下,农业要素禀赋变化是否会促进农业结构升级?而农业结构升级是否可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的效应如何?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及解答。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中国1743个县域的农业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要素禀赋理论测度农业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禀赋系数,利用空间SARAR模型实证分析要素禀赋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其次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农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与作用路径;最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的效应进行分析。本文一共分为九个章节,主要研究内容提炼如下:第一,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运用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成因、要素禀赋变化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农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其次,利用数理模型推导,尝试理论推导要素禀赋变化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农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第二,要素禀赋变化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首先,运用要素禀赋理论测度县域农业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要素禀赋系数,并测度县域农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服务化指数,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其次,利用空间SARAR和SEM模型实证分析要素禀赋变化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后,基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分析要素禀赋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第三,农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其次,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的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SARAR和SDM模型实证探索农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服务化指标对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的影响与作用路径;最后,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服务化指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的非线性影响与作用路径。第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分析。从增长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来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的正向效应;首先,运用增长速度模型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揭示其影响因素;其次,实证验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有:第一,2003-2017年资本要素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中所占份额逐年快速上升,而劳动力要素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且2003-2009年中国县域要素禀赋结构出现固化迹象;县域农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而农业结构高级化在2008-2015年出现恶化情况之后得到缓解。资本要素禀赋系数的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服务化水平,土地要素禀赋系数的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结构合理化和服务化水平,而劳动力要素禀赋系数升高阻碍了农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即农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适当提高资本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而适当降低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丰裕度;县域农业要素配置与技术进步偏向相匹配,两者共同作用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升级。第二,2004-2017年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而县域整体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低,且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源泉;不同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中、东、西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中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快;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未呈现出显著的δ收敛趋势,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却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第三,农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农业结构服务化反而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农业结构高级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来实现,而农业结构合理化和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作用完成。农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均促进了东、中、西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对东部县域的促进作用最大;农业结构服务化对东、中、西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形成了阻碍作用,且对西部的阻碍作用最大;而农业结构高级化仅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中部县域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农业结构升级对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均通过技术进步途径实现,技术效率实现途径不明显。第四,农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的影响,当劳均耕地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单一门槛,且随着劳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的提升作用均不断增强,且农业结构服务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的影响由阻碍转变为促进作用;当劳均资本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双重门槛,且随着劳均资本量的增加,农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的提升作用均不断增强,而农业结构服务化在第一、二区间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形成阻碍作用,当跨过门槛值0.2070时,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的影响由阻碍转为促进作用。第五,2004-2017年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资本要素是农业产出贡献率的主要推动力,且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而农业资本要素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态势;县域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本要素投入的依赖程度有增强的趋势,这不利于农业经济转向效率和质量型增长;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增加可以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转型升级;2004-2017年县域整体及东、中、西部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均呈现出倒“U”型规律,且东、中、西部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呈依次递增的规律,实证验证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可以显著减小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有:第一、研究对象的创新。本文从县域层面出发,利用2003-2017年中国县域农业面板数据,分析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县域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以其作为研究对象更真实且更具代表性;而现有相关文献多从省级或市级层面进行研究,缺乏县域层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经验证据。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探索要素禀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把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理论引入农业领域,把要素禀赋作为农业结构的研究起点,要素禀赋变化是否带来农业结构升级,而农业结构升级是否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农业层面,未有学者从此思路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第三、研究思路的创新。已有文献并未过多的关注农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在揭示农业结构升级可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模型发现农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非线性的影响机理。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三种禾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禾豆种类组成和间作方式对禾豆产量、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和土地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豆组合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治疗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沂水中心医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正>几项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显示前循环大动脉闭塞严重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回收支架取栓术联合标准治疗优于标准治疗(大部分包括
海冰的力学性质与破坏机理是冰区海洋结构与船舶等工业装备的主要设计依据。在风、浪、流等海洋环境驱动下,海冰受拉伸、挤压或剪切作用而发生断裂、破碎并可形成冰脊。此时,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居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同步放化疗,但宫颈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预后并没
美国TPP知识产权草案没有把有益的技术效果或其他积极效果作为专利实质条件的构成要件,欧洲、日本与其基本一致,而我国有所不同。与此相应,我国专利实质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有机化合物降解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基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被称为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因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而迅速受到关注。EPFRs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机制已有初步的
车架作为自卸车车体及货物的重要支撑部件,其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使用安全性与载重量。本文以跃进工程车旗下一款4.2m兼用型自卸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我国中小城市体育场馆建设规模标准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
美国大作家T·S·艾略特(T·S·Eliot,1888-1965)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文学经典。2013年,来自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