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风貌,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自然景观和人造环境的综合塑造而形成的物质空间形态。城市风貌同时反映了地方环境、文化、风俗与经济条件等特征,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征。自上世纪80年代“城市风貌”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三十多年至今,我国的城市风貌规划经历了从以历史街区保护为主的风貌保护规划到为摆脱“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以城市特色带动城市发展而将设计范围扩展到一般城区的风貌规划。而如今,随着城市功能与结构越来越复杂,分片区的风貌设计、城市设计易各自为政,大城市的风貌总体性越来越差。于是,部分城市已经提出,甚至更多城市也都需要编制涉及城市主要建设区,即中心城区或主城区范围的,涵括重要发展地区与功能组团的整体层面的风貌规划,也就是总体风貌规划。目前,以总体城市设计进行的风貌控制实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对视觉感知体验的逐渐弱化、对城市背景建筑形态的关注弱化、各层次规划设计脱节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总体风貌规划的重要性已经被认识到,但从理论梳理到编制方法研究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本研究首先从城市风貌的概念、风貌规划的相关理论思想发展出发,总结当今城市总体风貌规划的关注要点。而后通过对案例城市风貌相关规划实践的分析,特别是对当前国内较为成熟的十个城市整体层面或较复杂功能区域范围的风貌规划、特色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方法、规划控制要素的内容及选取原因,实施方式的比较总结,形成我国当前城市总体风貌规划方法的初步框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株洲市总体风貌规划》项目作为实证研究,对当前的规划方法进行应用,并根据株洲市当地资源及城市发展状况,对方法框架进行了适宜性的调整修正,并针对几项重要的规划设计创新点进行分析。本研究经过理论梳理、案例学习、实证创新三步,对我国城市总体风貌规划框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提出研究展望,希望对当今的城市总体风貌规划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