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血管是唯一进行代谢物质交换的场所,为机体各器官提供营养物质,氧气及置换代谢产物CO2等,并传送出体外。当局部组织发生创伤后,毛细血管的新生既是组织自我修复完整性的一部分,也是组织进一步修复的基础条件。新毛细血管的形成对供养新近形成的组织是必需的。血管新生可以缩短氧从毛细血管向细胞弥散的距离,增加细胞氧的供应,从而改善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功能,并进而改善整个创伤组织的供氧情况。出芽和套叠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血管新生的主要方式,虽然创伤愈合中血管新生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进展,对套叠和出芽血管新生的具体过程、基本机制有了较多的了解,但对创伤愈合中血管新生详细的机制仍然未被阐明。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研究试图通过提出毛细血管网络构建的一系列假设,并依据内皮细胞因子向周围组织扩散的模型,对内皮细胞对于不同浓度的内皮生长因子的反应进行研究,以期探讨血管新生的模式。在本文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一、对创伤愈合中的血管新生研究的背景及研究对象相关的认知现状与基础知识的梳理。由于血管新生伴随着创伤愈合的整个过程,对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说明了关于血管新生与创伤愈合的关系的研究。同时对近年来创伤愈合中的血管新生数学模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这些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分析与探讨出芽新生和套迭新生的基本过程以及各自的调控机制,在出芽新生和套迭新生研究的基础上,关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血管新生的机制和模式。三、通过实验观察毛细血管在创伤愈合中不同阶段的生长形态。在成年SD大鼠皮肤做深至全层的切割伤,在创伤后不同时相点取材,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的形态,来推测血管的新生模式。通过实验发现在创伤修复的过程中,创伤早期急性缺氧条件下毛细血管主要以出芽新生。在缺氧程度减缓的情况下,VEGF浓度下降,套迭新生出现。四、基于创伤部位或缺氧源部位的细胞大量表达VEGF;血管内皮细胞受体Flk-1和Flt-1增加;VEGF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VEGF浓度不同,内皮细胞反应不同等事实,提出毛细血管网络建构的一些假设,建立内皮生长因子向周围组织扩散的模型,并对影响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内皮细胞对不同浓度的内皮生长因子的应答,构建毛细血管的新生及其网络形成模式。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对于伤口愈合中毛细血管生长的模式与内皮细胞对不同浓度的内皮生长因子的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与模型,为获得判断伤口愈合中的血管新生的方式的依据问题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