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建构主义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各国都在尽力寻找一种既能够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物理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新途径。运用这一理论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让中学物理教学活动更加满足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建构主义的起源、发展历史、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章论述了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三章介绍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第四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讨论了用新的教学设计模式进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教学。第五章给出实例应用。第六章为总结和今后的展望。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要求是相吻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改灌输式为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使学生达到“我要学”这种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首要的实现途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物理思维是从属于一般思维的一种特殊思维,是物理智力活动的核心,必须结合一般思维与物理学的特点,才能发现物理思维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揭示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物理思维培养策略。实践表明,建构主义尊重个体差异、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对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建构主义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对各自在课堂中的地位重新定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不是传授知识者。建构主义的物理课堂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物理教师完成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提供者向情境创设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的角色转化。建构主义的物理课堂同样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扮演的是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建构主义物理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完成从知识的接收者到自主学习者的转化。长远来看,将建构主义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是一个必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