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女作发表以来,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直被认为美国风味是其特征。虽然作品曾被指出比起小说中的美国元素更吸引读者注意的是小说中的日本传统美,村上春树将日本传统文化要素“物哀”融合进了作品中,具体论述仍然少见。1986年开始村上春树开始频繁地寻找海外创作环境,《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便是那段时期的产物。《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是一部忠实反映了作者在长期海外生活中苦恼于执笔创作的心境的独特作品。本文以《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为中心,基于先行研究中总结的“物哀”的四个特征,通过文本分析,从无常观、恋爱观、人物性格以及小说通过细节表现的物哀的象征要素四个方面,解析《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出现的“物哀”。结论是,村上春树通过描写生死的无常以及岛本这个人物出现的无常,将无常与人物的情感体验相对立,借助无常构造了“物哀”的悲剧美;其次,通过描写对于感情忠实于直觉的初和婚外恋等复杂的爱情纠葛,表达道德与人情、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欲望的矛盾,从而表现了“物哀”的恋爱观;再次,通过人物疏离于社会的性格设定,表现了不从人的社会性、伦理性来进行道德判断、善恶判断,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性的“物哀”的理念;最后,小说中使用了雨、蓝色、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等沉静优美的意向,在细节描写中展现了“物哀”的审美情趣。并且,本文联系村上春树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创作当时的心境,分析了村上的“物哀”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是村上自少年时代开始在父亲督促下接受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启蒙教育,另一个原因是旅美之后对于自己创作的二重身份的认识所引起的回归日本文学的自觉。总之,正是由于作品中展现的“物哀”之类的传统审美理念的存在,村上春树得以在西洋化的同时保留本土的根,由此形成独特的魅力,从而受到读者的长期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