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实验目的]近年来,随着对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的深入,和一些灵敏、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临床检测心肌标志物的价值受到普遍的重视,且在心肌的非侵入性监测、对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起重要作用。CT-1与BNP作为最新发现的心肌标志物,其在心肌损伤的程度、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估计等方面的临床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CT-1是近年来新近发现的一种心肌细胞因子,具有促心肌细胞肥大和保护心肌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中CT-1的水平增高,心室的CT-1蛋白及mRNA表达均提高。在急性心梗患者,血浆中CT-1的水平在心梗发生的短时间内即增高,并在心梗后数周仍持续增高。最新研究发现缺氧可引起CT-1表达增加,同时推测CT-1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凋亡。
BNP也称为脑钠利尿因子,是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天然的拮抗剂。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左室肥厚患者中可发现其明显升高,目前已成为反映心衰程度和病情演变的重要标志物。研究表明BNP在心外科各类手术后均有所升高,尤其在搭桥术前后其波动情况与左室射血分数值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手术前后的BNP浓度变化,来了解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但是目前为止,关于CT-1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尤其是还没有CT-1在心脏外科的临床资料。而应用BNP评估冠心病患者的手术疗效,预测术后并发症和预后,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和脑尿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探讨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50例择期CABG患者,分别于术前、6-8小时、72小时及l周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CT-1、BNP水平,并记录患者既往病史、心功能状态、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等围术期各项生化指标及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相关临床资料。
[实验结果]患者血浆CT-1、BNP水平于术后即刻开始上升,6-8小时持续升高,72小时达峰并略开始下降,至7天时仍保持高于术前水平。术前血浆CT-1、BNP水平与NYHA分级、左房、左室直径正相关(V=0.59;V=0.36;V=0.6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负相关(V=-0.76)。术后CT-1、BNP峰值浓度与出院前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直径正相关(V=0.71;V=0.70)。
[结论]血浆CT-1、BNP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ABG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状态。CT-1、BNP可以作为了解CABG围手术期心功能的参考指标,在心外科临床的应用价值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