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根际昆虫线虫种群生态作用及抗干燥遗传改良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病原线虫是具有生防作用的有益线虫类群,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为扩大其生防应用范围及改良其抗干燥的生理特性,本文对河南省通许县练城乡温室黄瓜根际昆虫线虫种群生态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实验室诱集到的昆虫病原线虫进行了抗干燥遗传改良研究。 通过对温室黄瓜根际线虫种群分析,共鉴定出6目13科18个属,分属于5个营养类群:食细菌类、昆虫线虫类、植物寄生类、杂食/捕食类和食真菌类。其中小杆线虫属Rhabditis、三等齿线虫属Peladera、为河南昆虫线虫新记录属。同时发现昆虫线虫与植物线虫种群关系密切,从而设计昆虫线虫种群生态应用,即利用田间增加昆虫线虫种群数量来抑制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实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田间加入Bn(本地种)和Wn(外地种)后,昆虫线虫种群数量增加(2005年4月Bn和Wn分别增加了1683条/100mL土样,1224条/100mL土样),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减少(2005年4月Bn和Wn分别减少了1185条/100mL土样,1247条/100mL土样)Bn生态作用稳定,对植物线虫抑制效果更好,Wn在黄瓜生长后期(2005年3月)才逐渐发挥作用。 本文用连续世代干燥诱导的方法对小杆属3品系(S、Yu、Tu)昆虫线虫进行抗干燥遗传改良研究,通过快速(42%RH,24h)、缓慢(97%RH,72h→42%RH,24h)两种诱导模式结果表明:小杆线虫3品系经过连续20代干燥诱导,抗干燥存活率和对大蜡螟的致死力都有所提高。诱导前期(13代以前)各世代抗干燥能力不稳定,诱导后期趋于稳定并且在18,19,20代3品系线虫已经连续3代维持较高的抗干燥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国花海,佳葩无数,称得上“国色天香”的非牡丹莫属.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赞美它、歌颂它,将各种美好的称谓加诸其身,如“百花王”“富贵花”“伊洛传芳”等等.而自唐代李
期刊
  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18个省采集土壤样品,播种大豆,待结瘤后,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瘤内分离纯化大豆根内生细菌菌株。本文首次尝试
朋友送给我一套精美的茶具,拿在手里把玩,爱不释手.大盅小盏,茶壶茶碗,精巧雅致.羊脂白釉,看上去细腻温润,淡雅柔和.小小的茶碗,细节处有返古设计,碗边装饰着小小的如意耳,寓
期刊
期刊
居家战“疫”期间,重读《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第1版),为冯先生焚膏继晷搜集资料,不辞劳苦考察史迹,不务虚只求实,扎扎实实下“笨功夫”的治学精神深深感动。  冯先生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1967年,他曾私下托人从图书馆借来影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每天晚上从10点开始到12点或凌晨1点,偷偷按照原著的格式逐字抄写。耗费7个月把八十回全部抄写完毕。  为撰写《
期刊
在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有一支与新中国同龄的古建筑维修队。70多年来,这支队伍始终“守护”在孔庙、孔府、孔林“身”边,承担着曲阜境内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与维修工作。他们以匠人精神、时代担当,成为三孔古建筑群的“时光守护者”。年古建筑维修工作的他.如今依然会每天去三孔转一转,随时掌握每栋建筑的“健康”状况。  孔祥民所在的三孔古建维修队,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古建筑修缮队,是国内最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