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纠纷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生产商依照境外企业的委托,加工和出口贴附指定商标商品的行为近年来屡见不鲜;而该行为是否有商标侵权之虞,则一直未有定论。尽管实践中已经出现由"侵权"向"不侵权"转变的趋势,但理论上尚未形成逻辑严密而合理的解释;这不仅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稳定性,也对国内以定牌生产为主业的企业造成了困扰。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来的相关案例;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3修正)(以下简称新《商标法》)中的相关变化,对该类纠纷中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明晰涉外定牌加工商标纠纷的性质,明确解决途径。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纠纷问题之所以一直以来争议不断,主要是因为定牌加工的涉外性暴露出了我国商标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涉及到三个方面:第一,何为商标性使用;第二,混淆或混淆可能性与商标侵权认定的关系;第三,合理审查义务或合理注意义务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是考虑商标侵权的前置问题,混淆理论、合理审查义务等问题都需建立在商标性使用的基础上才存在讨论的意义。新《商标法》对商标性使用增加了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限制,"识别来源"本为商标制度的应有之意,该种表述只是对商标核心功能的强调,而并非是新的"限制"。商标的识别功能在生产阶段和流通消费阶段都同样存在;商业活动的意义在于产生商业影响而非单纯营利,作为一个完整交易链条上的不同步骤,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出口都是商业活动的组成部分。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同时满足识别来源和商业活动的要求,是为商标意义上的使用。是否侵犯商标权的核心判断要素当为混淆或混淆可能性。新法对混淆原理的引入尚不成熟,产生了商标商品双重相同情形下"推定混淆"与"绝对混淆"的理论分歧,以及非双重相同情形下相似性认定和侵权认定中的逻辑矛盾。从商标基本理论和我国实践需求来看,"推定混淆"理论是更为合理和灵活的选择;而采用以物理相似性为前提的混淆判断标准也更适于我国现状。在此情形下,涉外定牌加工没有导致混淆的可能。"合理注意义务"无论是在认定构成侵权还是不构成侵权的案件中出现频率都很高,该义务根本上意在考察加工方在主观上是否善意。笔者认为无论加工方是否履行该义务,履行到何种程度,都不影响对涉外定牌加工行为的定性;以"合理注意义务"为标准适当提供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对商标法难以调整的商标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限制,以此实现《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衔接,才是有利于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合理路径。
其他文献
本实验选用多种不同的培养基,经过广泛的初筛、复筛,得到了14株产菊粉酶的微生物菌种,其中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B02,其I(内切酶)、S(外切酶)值分别为:4.34U·mL-1,5.97U·mL-1。经
临床实习是留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已传授的基本理论转变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巩固基础理论,加强临床技能,使医学知识再升华,提高医学概念认识的重要阶段。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官或热河行宫,是一个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庞大建筑群。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整体布局精巧,闲山造势,建筑风格各异的
针对LWNH-12阴阳离子交换器中排装置母管变形、支管漏树脂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获得满意效果。
为了提高梳理质量,减小对纤维的损伤,降低成纱棉结和色结,从纤维染色后性能变化的特性等方面分析了色纺纱生产过程中的梳理难点;以柔性梳理理念为原则对梳棉机针布进行选型分
<正>澎湖海战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在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统一中国领土过程中的一场决定性海岛攻防战役。在郑军布防严密、兵力匹
丁集煤矿使用的LZS-150多用途防爆机车采用了摩擦驱动和齿轮驱动相互转换的模式进行设计。齿轨道的引导轨上设有检测块,齿轨车上设有检测单元,在齿轨车从斜坡上端驶入齿轨道
通过数据比较,我国生态工业系统的运行效率呈下降趋势。如何稳定提高我国生态工业系统的运行效率是我国生态工业园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将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448例不同恶性肿瘤患者为恶性肿瘤组,11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