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主体性哲学在我国随之兴起,主客体问题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理论研究热点。这一问题的本质是用哲学上的主客体理论来分析和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究新时期二者关系的实质,化解二者的矛盾,提升教育效果。主客体问题本身是一个哲学问题,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后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争论,甚至是混乱。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对三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间关系的研究,从一个客观研究者的视角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考察,客观地梳理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深入地分析各种典型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考察哲学中主体和客体的本来意义并加以比对,进而以此来澄清主客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发生了怎样地转化,并对其中的各种观点加以分析和评判。最终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指导下,探究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以往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上的区别,为这一理论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论文结构上,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课题的缘起、研究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研究思路等。同时,对三十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研究状况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思考,这些探索和梳理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纵向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的历史的发展。通过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发展历程全面考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基本上可以把自1987年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客体理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形成期、发展时期和高潮时期。这种分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和清楚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走向。第二章着重从横向评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单主体论”、“双主体论”和“主体间性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三种观点的研究热度是不同的,但是在各个时期这些观点都以不同的形式同时存在。三种观点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有的强调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有的强调受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或者二者并重。第三章对主客体理论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背景、路径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产生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认识到其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第四章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中涉及到的若干概念进行本源意义上的探索和梳理,其目的在于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对应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问题,从而进行科学合理地界定,避免在借用中出现各种偏差和混乱,也有助于深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本质关系。第五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评判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进而使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指导下科学发展。最后是结语部分,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本文未尽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同广大研究者一道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