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势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太平洋(WNP)是全球最活跃的热带气旋(TC)生成源地。近三十年来,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和强降水造成沿岸地区的经济损失在显著增加,因而对热带气旋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社会意义。热带气旋潜势(GPI)代表生成热带气旋的潜在可能性,它量化了不同环境变量对热带气旋生成的贡献。本文从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出发,分析了GPI对WNP TC气候态、季节循环和年际变化的表征能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ENSO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WNPSM)影响夏季WNP TC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接着考察了三个耦合模式对WNP GPI气候态的模拟能力,讨论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下未来夏季WNP GPI的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可能变化及其原因。主要结论如下:   (1)西北太平洋夏季热带气旋生成频数年际变化的观测分析   三套再分析资料(NCEP1,NCEP2,ERA40)的GPI指数都可以相对合理地表征WNP TC生成频数的气候态和年际变化特征。但ERA40中相对湿度与另外两套资料的差异较大,使得GPI在该资料中6-9月的北移偏少,对WNPSM的响应较弱。   在ENSO正位相年,WNP GPI在WNP东南侧加强,西北侧减弱,这是因为赤道太平洋SST暖异常使对流加强,对流加热区西北和西南两侧形成两个的异常气旋。北侧气旋在15°N以南形成气旋性异常,使得绝对涡度项(AV)、相对湿度项(RH)和垂直抬升项(W)三项表现为正异常,最终GPI在15°N以南表现为正异常。气旋性异常的北侧为反气旋异常,使该区域RH和W为负异常。又因为SST负异常使15°N以北最大风速项(MPI)为负异常。RH、W和MPI的作用下15°N以北GPI为负异常。WNPSM正异常年,WNP GPI在WNP大部分区域加强,原因在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气旋异常范围覆盖了大部分WNP TC的生成源地,使得对流增强,AV、RH和W一致增强。易于TC生成。   (2)热带气旋潜势年际变率的大气环流模式模拟   利用三个AGCM模式(ECHAM6,GAMIL2.0,SAMIL2.0),评估了当前大气环流模式对WNP GPI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三个模式均可合理模拟出GPI的气候态特征,模式中GPI的偏差主要由于SH模拟偏弱和RH模拟偏强,这两项相互抵消之后的剩余部分则决定了GPI的模拟偏差。大气环流模式能合理模拟出ENSO及WNPSM与WNP GPI的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WNPSM对应的SST异常表明其引起的WNP GPI的加强是中太平洋暖异常和北印度洋冷异常共同驱动的结果,而ENSO引起WNP GPI的年际变化则是夏季Ni(n)o3.4区SST异常驱动的结果。   但是大气环流模式对WNP GPI的年际变化模拟存在一定的偏差,表现为ElNi(n)o年夏季和WNPSM正异常年,WNP GPI的正异常区域都较观测偏北5°左右,这是由AMIP试验中,模式模拟的El Ni(n)o年和WNPSM正异常年的WNP气旋性异常偏北所造成。此外,GAMIL2.0中MPI项对ENSO和WNPSM的响应过强,以至于该变量对150°E以西GPI的年际变化影响过大。   (3)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势的耦合模式模拟和未来预估   基于三个耦合模式(ECHAM6/MPIOM,FGOALS_g2,FGOALS_g2)的历史气候模拟试验和RCP预估试验结果,分别评估了耦合模式对WNP GPI的模拟能力及全球变暖对其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三个耦合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出WNP GPI的气候态分布特征,但强度中心较观测和AMIP试验的结果偏东,且在北太平洋中部GPI的模拟偏强。这与耦合模式SST模拟偏差有关。三个模式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GPI都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而RCP8.5情景下GPI的增长速度更快。在RCP4.5情景下,GPI的上升趋势主要是MPI项的作用,而在RCP8.5情景下,SH,RH和MPI三项对GPI的增长趋势均有贡献,但MPI项的贡献最大。研究发现在RCP情景下,SST在北半球有明显的增温,而且纬度越高增温越多。又因为SST与最大风速(Vmax)为正相关,使得MPI项在20°N以北增长更多,进而导致WNP GPI表现出向高纬扩展的趋势。同时由于Vmax代表了TC的强度,所以MPI的向北增长说明在未来RCP情景下较高纬度的TC强度可能出现增长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一、城市台创优的重要性创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要。而评优结果是创优成果的一个直观表现。每个岁末年初都是各个城
南半球温带急流是南半球中纬度大气重要的环流系统,可以显著的影响热带外大气的天气、气候特征。观测表明,南半球温带急流的位置在次季节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南北移动,这是中纬度大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与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问题息息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所针对的变量主要包括产量、生态系统净温室气体排放(NEGE,包括二氧化碳(CO2)、
本文利用BCC_AGCM2.1模式结果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多年平均的气候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时空分布等方面评估了模式对冬季北半球500hPa5种遥相关
暴雨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异常天气,容易引发洪涝、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本文首先使用逐日站点降水资料,依据暴雨站点之间的空间距离,确定了1960-2010年我国不同范围大小的区域暴
本文利用2011年至2012年在我国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开展的大气湍流实验资料,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之一的常州地区热量、水汽和CO2通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
大气气溶胶是影响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和空气质量的重要大气成分。它能危害人类健康、降低能见度、以及改变气候。根据观测资料可知中国的气溶胶浓度非常高,并且大气气溶胶的浓度
针对实际使用中出现的PLC的CPU中数据区的数据不能长期存储的问题,以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PLC为例,总结了解决数据易失问题的存储方法,并对每种数据存储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丝绸之路遥相关(the Silk Road pattern,下文简称为SRP)是夏季欧亚大陆对流层经向风的一个主导模态,其对夏季欧亚大陆的区域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尽
首先,利用来自全球协同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水热耦合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冻土冻融过程对地表水热交换的影响。辐射、能量各要素以及蒸散发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