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的表达及其调节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bo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的表达以及Aβ<,25-5>和人参皂苷Rbl对它们的调节作用。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新生24h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将第三代处于增殖期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并加血清及撤除有丝分裂原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和神经细胞标志物NSE及GFAP以评价分化细胞的阳性率。本实验采用分神经干细胞分化后1w的细胞进行实验分组:(1)正常组:不另加处理因素,继续培养36h;(2)Aβ<,25~35>处理组:不加处理因素,培养24h后,加入凝聚态Aβ<,25~35>(20μmol/L)继续培养12h;(3)人参皂苷Rbl预处理组:先加入人参皂苷Rbl(10μmol/L)预处理24h,再加入凝聚态Aβ<,25~35>(20μmol/L)继续作用12h。统一收集各组细胞进行实验检测。采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GSK-3β、CDK-5和PP2A的mRNA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的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观察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增殖情况。另外,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PP2A以及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的表达。 结果: 1.自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新鲜分离的单个神经干细胞呈透亮的圆形,数量较少,杂质较多。传至第3代(约3w左右)神经球明显增大,杂质已基本消除。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发现,神经干细胞标记性蛋白Nestin在原代,传代培养神经球均有表达。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3d,大多数悬浮状态生长的神经球开始贴壁,有的细胞呈毛刺状向外爬行。诱导分化7d后,贴壁神经干细胞团中有大量细胞阿外迁移,并形成长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诱导分化后的神经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表面标志NSE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GFAP。 2.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时相,结果显示,Ap<,25~35>组和Rb1预处理组细胞均发生G0/G1期阻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Aβ<,25~35>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更明显。 3.正常组细胞均有GSK-3β、CDK-5和PP2A的mRNA表达。Aβ<,25~35>组和Rb1预处理组都有强于正常组的GSK-3β和CDK-5的mRNA表达,且它们在Aβ<,25~35>组表达最强,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P2A的mRNA在Aβ<,25~35>组和Rb1预处理组的表达都低于正常组,在Aβ<,25~35>组的表达最弱,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 4.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细胞有PP2A的表达,Aβ<,25~35>组和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组细胞PP2A的表达均减弱,其中Aβ<,25~35>组最弱;而Aβ<,25~35>组和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组细胞内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其中Aβ<,25~35>组表达最强。 结论: 1.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后有GSK-3β、CDK-5和PP2A的表达; 2.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的mRNA表达有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ICR雄性小鼠体内染毒模型,研究纳米TiO_2对小鼠精液品质、睾丸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并通过睾丸组织的氧化损伤,结合m RNA转录组技术对纳米TiO_2引起的雄性生殖毒性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60只成熟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 mg/kg BW纳米TiO_2染毒组、50 mg/kg BW纳米TiO_2染毒组和100 mg/kg BW纳米TiO_2染毒组。经口灌
目的:通过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模型大鼠脑损伤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对脑
骨骼肌作为外周组织,不仅受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中枢时钟调控,且自身也拥有组织特异性节律表达.骨骼肌时钟基因多以昼夜节律形式呈现,可参与肌发生、代谢和分泌等生理功能以
错配修复系统MMR在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错配识别蛋白MutS是MMR系统执行修复功能的第一个蛋白,具有识别并结合错配的能力。已经有许多报道利用MutS蛋白识别错配能
期刊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利用溶栓剂治疗血栓病的溶栓疗法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血栓栓塞性病人约1700万,所需的溶栓剂的潜在市场约20
本试验通过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 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次级混合粒子场,模拟次级宇宙射线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中原9 号和中优9507,并与γ射线相比价,研究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的生物效应与机理,为评价航天诱变要素中宇宙粒子的重要性和开拓作物诱变育种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混合粒子场处理后,M1代种子的发芽势受到抑制,发芽率降低。随着剂量的增大幼苗苗高降低、根长缩短。幼苗的高度和幼根长度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