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经过五年的大力推行,活动获得很大发展,但是在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本文紧抓动态,适时对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的要求衡量试点学校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使该活动开展更有效、合理的对策。本文通过对相关方面的专家访谈以及对参与江苏省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广泛了解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研究显示:1、试点学校足球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学校存在着足球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由于缺乏足球专业技术的教师,很多学校让其他专业教师兼职或外聘足球教师开展工作,这必然造成教学与训练不够专业,影响教学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足球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学生的训练和比赛水平,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足球训练,导致他们的动作示范、讲解能力和各业务水平非常有限。这些足球教师的学历水平、运动等级、裁判水平和教练等级等综合素质偏低,也是制约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2、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积极性不够、宣传力度不够。通过对试点学校的调查,部分试点学校没有“足球课”。对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最基本的标准是开设足球体育课。可实际上,在一些足球特色学校,足球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也就是说,能够主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并不多。并且不少学校存在应付的心理,认为有场地,有了球队,有学生踢球就可以了,不关心有多少人参与、踢得怎么样,更谈不上学生从中收获了哪些有益的东西,违背了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宗旨。并且,学校在网络和校园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度有待提高。3、“一校一队”“金牌崇拜”现象阻碍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学校,校园足球不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是从学生中选拔出一批学生组成学校代表队,由体育教师或者聘请教练进行训练,然后参加比赛。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认为,搞校园足球,就是组队、训练、参赛、拿“金牌”,以比赛成绩衡量工作业绩。在做法上,对“金牌”的追求与渴望,甚至超过了以往体育部门管辖下的少体校、少体队。这种现象和观念大大阻碍了校园足球活动的进展。4、财力偏向、竞赛泛滥等现象普遍存在。经过调查,一些学校,将有限的财力,不合理地投入足球队,参加各种比赛,主要是足球比赛,就会有经费保障,对足球教学、校内活动、教师劳务等日常经费,却缺乏保障,甚至肯本没有保障。有些学校为了迎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竞赛成绩”的需求,社会上一些机构组织不够规范的比赛,脱离教育部分的指导,导致学校、教师、学生疲于奔命,影响学生学业,甚至导致教师脱岗、学生受伤等。5、家长不支持孩子从事校园足球训练比赛。家长在开始的时候不理解、不支持孩子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和参加足球竞赛,主要担心孩子受苦、受伤,还有怕影响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