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取及有效性检验研究——基于中国模式下的金融风险生成机理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的爆发会给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创伤,因此,金融危机预警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取与检验工作作为金融危机预警问题的基本流程,自然而然成为了广大学者关注的重点。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金融风险,立足于我国金融风险生成机理选取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金融危机预警指标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金融危机生成机理和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为理论指导,寻找我国自身爆发金融危机和遭受金融危机传染的金融风险来源与危机潜在路径,并据此选取了31个初选预警指标,再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对这些预警指标进行科学筛选,最后借助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筛选后保留的指标进行有效性检验,最终确定了9个适用于我国金融危机预警的有效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对我国未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的指标选取分两部分完成:指标初步确定和指标科学筛选。指标初步确定的依据是我国的金融风险来源与危机潜在路径,而风险来源和潜在路径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危机生成机理和传导机制。指标科学筛选借助的工具是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初步确定的指标,首先将其与金融危机压力指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选出与金融风险存在因果关系的指标,再将通过格兰杰检验的指标与金融危机压力指数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筛选出对金融危机压力指数有显著影响的指标。  本文的指标检验的核心思想是检验指标是否在金融风险峰值前一段时间(24个月)异常波动,借助的工具为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已经选取的指标,依据金融危机压力指数找出风险峰值以确定时间节点,并根据时间节点选择样本区间,对于呈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T检验判断其是否异常波动,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判断其是否异常波动。
其他文献
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近些年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互联网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断寻求转型和更多发展。经济、金融、快递等的全球化使得全球产品流通更便捷,同时也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是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心,但其关注点多在于国家、行业等宏观层面,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分析的复杂性,没有学者对企业的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进行研究。而企业又亟需根据自
学位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由于制度遗产以及改革模式的渐进性等因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过程仍然举步维艰,而新生代农
关贸总协定以及随后的WTO的出现,以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为目标,大幅地消减了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一国为保护国内产业更多地借助于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等非关税贸易政
由于我国处于转轨经济这一特殊制度环境中,实施资本项目开放的相关法律以及监管制度并不完备,QDII制度是一种在资本管制状态下调节外汇储备,扩大投资渠道,稳定中国经济发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