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性别话语(1995-2005)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1995年.2005年间中国大众传媒中性别话语(包括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话语)表达状况的研究。具体而言,是使用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媒介市场化与大众文化世俗化背景下,以国家话语、商业力量、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力量、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等多种力量的博弈、协商、组合为线索,对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话语表达状况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立体化考察。 第一章叙事背景部分,梳理了中国大众传媒中社会性别话语表达的历史背景与当代背景;第二章报纸部分,选择了党委机关报、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以及晚报中各一份作为典型,分析了三份不同性质报纸中的性别论述以及社会性别话语的表达状况;第三章杂志部分,本文选择了政治宣传类、爱情婚姻家庭类、时尚消费类女性杂志中的各一份作为代表,分析了女性期刊领域的性别论述以及社会性别话语的表达状况;第四章电影部分,本文将“性别”问题与“国家/民族”、“商业娱乐”、“日常生活"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分析了四类不同层面的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性别论述的状况与特征;第五章电视部分,本文将“性别”问题与“权益”、“经济结构变迁”、“现代性想象”等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了三类国产现实主义婚恋题材电视剧中的性别表达状况与特征;第六章网络部分,在对网络性别话语整体描述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话语的学术自觉行为与民间自发行为两方面,探索网络中社会性别话语成长的可能性与存在的困境。 通过对几类媒介中的性别话语表达状况的研究,本文认为,任何武断式的“进步”或“退步”的判断都不能对这一阶段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话语作出辨证客观的结论。事实上,在这一阶段,性别话语呈现复杂的多层次状态,其中,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话语在曲折中前行。这种“悲观与乐观共存,希望与失望同在”的状态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性别价值观的冲撞、更替、杂糅状态相互呼应。造成这一状态的表层原因有二:其一,当代大众传媒的多层次性;其二,当代大众传媒中性别话语正与社会转型的诸多其他议题(如经济结构变迁、东西方文化沟通等)相结合。其深层原因仍在于媒介文本背后力量的多元博弈与不同组合方式。目前,国家话语在一些特定的媒介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强大的商业化潮流带来的负面性别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力量的随着女性权益的觉醒、学术界的推动、女性自身力量的发展,已经得到一定的表达,但总体说来,这一力量在平面媒体与影视媒体中都还比较模糊、在新技术中还面临一些瓶颈,离具有主导地位的力量还有很远的距离。 最后,本文认为,在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的道路上,大众传媒中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话语的未来,将主要取决于媒介内容背后力量博弈的状况。
其他文献
天津航运指数下设的沿海集装箱运价指数包括沿海集装箱出港运价指数(以下简称出港指数)和沿海集装箱进港运价指数(以下简称进港指数),2013年2月共发布17次(见图1),春节假期期间暂停发布。当月前期指数较为平稳,下半月呈攀升态势:月初,出港指数微幅上涨,进港指数温和下跌,2月1―8日沿海集装箱运价指数震荡盘整;春节假期过后,进港指数窄幅波动,出港指数明显回暖,带动沿海集装箱运价指数在2月16―22日
本文以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女性BB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女性BBS对女性发展空间的影响。BBS是一种公开的、互动式的交流方式。女性BBS,是专指女性网站中的BBS、综合性网站的女性频
面对2005年两岸政党间规模空前的交流活动,大陆媒体全面及时地再现了这一媒体盛事,可谓深入人心,博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这次报道何以如此成功?有何可贵经验值得总结?本文试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