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居住理念在当代中国住宅设计中的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东西方传统住居建筑及其文化,目的是为了探究东西方居住理念在当代中国住宅设计中的冲突与融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住宅未来发展的道路。本文首先通过介绍中国和西方传统居住建筑及总体特征以及产生区别的内在根源和文化差异,对东西方居住建筑进行重新解读和挖掘。然后扼要性阐述和剖析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居住建筑,试图对中国住宅从历史与现实视角进行剖析和透视,提出尚待研究的有失偏颇之处。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本文进一步触及问题的实质——“东西方居住理念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的综合创新”。从两方面尝试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式即中国传统居住理念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和西方当代居住理念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国和西方居住文化、历史和演变加以全面考察和分析,并以中国居住形态的演变为主线,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在以历史观与发展观对两者之共性、差异及相互影响、交融作脉络疏理的同时,对其衍发之现象、意义及价值作客观评析,以便能够在全球一体化趋向与文化多元化走势的现状下,找寻对中国未来居住形态实质而可行的发展思路。第二部分论述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的当代中国住宅现状。对融合历程、融合的现状以及在交融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进行分析。重点在于阐述在中国住宅建设中已经产生的融合和尚待改进的冲突之处。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在前面已经对中西居住观念、文化、建筑分析比较,并对中国住宅现状提出问题之后,这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东西方居住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综合创新-一“中形西态”的住宅发展道路。中西居住建筑受各自居住观念形态决定和居住生活形态制约,由此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异化特征。各自不同的居住文化具化为各自独特的居住信念、价值、伦理道德与审美情趣。其中质的差别在于中国体现“天人合一”、“含蓄保守”和“阴阳调合”与西方体现“天人对立”、“开放自由”和“矛盾斗争”的居住信念,以及中国注重群体价值与西方强调个体价值的居住价值观念。这便是两者交锋与冲突的本质。而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这种异化随中西文化交融的加强正不断减弱,本土居住文化土崩瓦解。由此从一个侧面昭示,重铸中国现代居住观念是形成自我居住空间形态独特性的当务之急。在21世纪中必须走中国自我的居住发展道路。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和传统住宅,重新解读和挖掘,寻找其间积极的空间意义与生成理念,及其与现代住宅空间的某种契合,从而改变现有住宅空间缺憾和本土文化情感缺失的现状。全文在综合归纳中西居住形态演变之共性与差异、对两者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重铸中国现代居住信念体系与价值观念之思路,以“中形西态发展之路”作为中国居住建筑的未来走向。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的研究也拉开了帷幕,笔者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方
童年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人生的难忘旅程。当我们缅怀童年时代美好的时光时,脑海中总浮现的是一组组游乐的场面和小伙伴们天真无暇的笑脸。本文以儿童行为心理特征为切入点,采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日益开放,我国资本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资本市场中坚力量的证券公司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也承受来自行业尤其是国外同行巨头的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将这句箴言纳入自己的哲学思想之中,用以解说哲学的使命。它使得哲学在苏格拉底这发
通过小麦转录组序列分析,获得121 210个非重复序列(Unigenes),在10 672(8.8%)个Unigenes中搜索出1-6个重复基元的11 650条EST-SSR信息位点,筛选并设计出308条SSR引物,选取前3
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不再是纯工具的总和,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技术并不是外在于统治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统治的形式,不仅保护了统治的合法性,而且变成了一个统治体系,这个体系吞
基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地温与变形现场监测资料,研究了青藏铁路路基下融化夹层特征及其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已有监测场地中,青藏铁路沿线天然场地融化夹层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城市配电网供电质量及经济运行指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曲靖城网改造的深入进行,10kV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网络的复杂程度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钢材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要求,提高铸坯质量成为提高钢材产品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对
海外成熟票据市场以融资性商业票据为主导,以票据专营机构、基金为主要参与者,其资产支持票据、票据发行便利等发行方式,以及广泛采用的电子化交易模式,都是我国票据市场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