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与AtVOZ1和AtVOZ2互作并延迟拟南芥开花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黄矮病毒(Barely yellow dwarf viruses,BYDVs)侵染多种禾本科作物,呈现多种发病症状同时也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在小麦上的症状主要有植物矮化、叶片黄化,除此之外在燕麦上还能造成分蘖和抽穗的减少。而目前对于这种症状的产生原因研究的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病毒病发生,研究该病症的发病机制势在必行。大麦黄矮病毒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的主要功能是结合病毒RNA,增大胞间连丝孔径并促使其在植物细胞间运输。但是对于MP对植物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研究的还是较少。因此,本研究针对BYDV-GAV MP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在拟南芥中能够与MP蛋白互作的是两个转录因子,维管植物锌指蛋白AtVOZ1和AtVOZ2。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进一步验证MP与AtVOZ1和AtVOZ2是能够相互作用的,且互作的位置是细胞质。根据MP蛋白的关键结构域,对MP片段进行缺失突变,构建了MP(DH1)、MP(DH2)、MP(DH3)三个突变体。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结果表明只有MP(DH2)不能与AtVOZ1和AtVOZ2互作,而MP(DH2)是缺失了MP的N端1-81aa,即MP的核定位信号区域,说明MP的N端核定位信号在互作中是必须的。2.由于AtVOZ1和AtVOZ2是控制拟南芥开花通路上的关键基因。我们通过农杆菌浸花转序的方法构建MP转基因拟南芥。探究转基因植株是否产生开花方面的表型差异。结果显示,同时播种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开花时,转基因拟南芥莲座叶数目比野生型显著增多,同时转基因拟南芥经过更长的时间才开始开花。MP转基因拟南芥表现晚花表型,也就是MP影响了拟南芥的开花表型。3.AtVOZ1和AtVOZ2是光周期通路phyB途径上的关键基因。为了探究MP转基因植株出现的晚花表型是否与phyB途径有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测定转基因拟南芥及野生型拟南芥phyB通路上的关键基因AtVOZ1、AtVOZ2、CO、FLC、FT的表达量。结果表明MP转基因植株的可能通过调节FT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拟南芥开花。综上所述,本实验揭示了BYDV-GAV MP通过与AtVOZ1、AtVOZ2的互作,可能通过影响FT基因的表达,介导晚花表型。为BYDV-GAV对症状的产生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报告通过多种渠道对徐州市的社会心理服务情况以及市民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认识和期待进行了调查,并基于调查内容分析了现有工作的长处和不足,结合国内外其他城市的优秀经验,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培训在门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起在我院门诊导诊中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训,比较规范化管理培训前后患者对门诊导诊服务的满意度和投诉率,比较规
核盘菌的生活史中有90%的时间是以菌核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因此土壤环境对核盘菌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当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尤其是土壤中的菌核重寄生菌,对于核盘菌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