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充分阅读国内外有关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核心能力理论为出发点、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德尔菲法,探讨并确立临床药学研究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考核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1.研究小组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目前国内外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临床药学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2.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14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对初建的指标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函询,分析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权威程度、意见的一致性以及指标筛选,从而构建临床药学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1.由研究小组设计的临床药学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包含6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38项三级指标。 2.经过第一轮函询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项核心能力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35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在4.29-4.93之间,变异系数范围在0.05-0.17之间;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在3.86-4.79之间,变异系数范围在0.08-0.25之间;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在3.36-4.71之间,变异系数范围在0.10-0.26之间,第一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193。 3.经过第二轮函询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项核心能力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在4.22-5.00之间,变异系数范围在0.00-0.16之间;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在4.00-4.86之间,变异系数范围在0.00-0.18之间;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在3.86-5.00之间,变异系数范围在0.00-0.31之间,第二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W为0.331。 4.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Cr)>0.7被认为权威程度较高。本研究Ca为0.80,Cs为0.67,Cr为0.74>0.7,说明函询专家权威程度较高,为本研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本课题研究两轮函询专家意见的W分别是0.193、0.331,P值均小于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函询专家意见比较集中,函询结果可信。 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临床药学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共包括6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赋值权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基本素养,沟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2.本研究构建的临床药学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具体从基本素养、沟通能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临床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6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对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可对未来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