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拉美的能源安全政策及其对美国的意义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263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石油被视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石油资源在世界上有些地区尤其丰富,但是其开采与提炼的代价昂贵且并非容易。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如何保证这一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的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关注所在。的确,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如美国和中国那样,对石油有需求、也有开采和提炼的能力。世界上每天都发生着随着石油获取而出现的问题和对抗。中国为实现其石油进口安全而付出全球性努力,这对亚洲以及西半球的国际关系而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国不断增加的石油需求以及其对石油的外部需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全球能源体系中,中国成为了最新出现的主要行为体。  在石油安全领域以及其他与生产和消费自然资源有关的领域中,美国与中国同时都是任何一个主题中的主要行为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很快发展成为了一个石油进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The Energy Information Agency)预测,假如保持目前发展趋势,那么到2025年中国每天将进口940万桶石油。这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关注重点,并致力于解决日后问题的方式。无论如何,中国正在努力工作以保障自然资源以及应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一系列战略规划并计划在国外寻求能源。  中国的能源安全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在任何国家情况都是如此。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随着中国的世界经济参与程度的增加以及现代化的加速,至关重要的是理解能源发展的趋势、规划能源发展的战略并且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手段。近来中国获取石油与保障安全的诉求,驱动其在非洲与拉丁美洲开采石油,导致一种对别国自然资源的涉足。无论如何,这是按照中国的长期能源规划,并以一种外交方式开展。世界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将来可能出现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并可能为了获取能源而产生惨烈的斗争。  本文分析了中国对西半球——尤其是由美国控制的拉丁美洲国家——有关能源外交的手段。毫无疑问,中国这一相对新兴的手段是源于这一地区所拥有的数量可观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除此之外,由于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正处于发展过渡的时期,它们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价格非常低廉、非常具有竞争力。前些年,中国的能源战略开始关注拉美,密集的国事访问伴随着中国与西半球国家加强友好外交与经济纽带的努力。其中,有些手段对美国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产生威胁。就能源安全而言,中国对拉美国家——甚至其他任何国家——的进路都高度威胁到美国的进路。  本文没有将这一问题放在宏大的全球性范围内进行研究,而是选取中国的能源安全以及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能源活动。作者认为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与此同时,作者尝试回答“中国涉足拉美尝试获取石油,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随着中国海外石油需求的增长,中国与其他石油消费国之间的潜在摩擦以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损害都会增加。因此,对现有局势及各种可能前景的分析与讨论非常重要,也有助于读者更好理解这一主题。  因此,当前对国际石油储备的寻找与确保其安全的国际性行为已经带来新的地缘政治问题:这中深入的探寻过程以及相关的政治对话常常改变着国际秩序,使世界主导性力量——美国——在美洲大陆及世界其他地区施展影响的空间减少了。我们共同见证着这样的变化,也见证着中国与拉美发展进一步关系的承诺。人们总是期待未来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期待着能有力量来制衡美国在西半球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存在。  能源安全战略概况  能源拥有几个学术定义,在一些学术著作以及网络数据库中能够找到。江泽民认为,能源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战备以及外交的一个关键要素。本文中,作者认为对任何国家而言,能源是刺激并且维持经济增长的最为关键的要素。更确切的说,可以将能源理解为所有能够从自然资源中提取出来的(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并且由于其广泛的通途而在国际市场上需求旺盛,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机制。  国家在这样的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国际体系里,生产国与消费国进行互动。由于对石油的需求高以及世界上石油的短缺,导致石油消费国产生重大问题和冲突,极大地促使其政策制定者制定能源安全的战略规划,从而在平衡生产和消费的同时,实现存储这一珍贵的资源。国际能源署认为,能源安全是指在尊重环境的条件下、以承担的代价,连续地获得自然资源以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能量。  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策制定者出台各自的战略,旨在为本国的工业发展和国民福祉而制造、消费能源并确保其安全。在中国,随着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5-2010)的制定与实施,能源安全开始成为国家的重大关切。它从根本上规定了过去十年中国家在经济增长、技术获取以及环境和社会繁荣等方面的行动路线。在上述五年计划之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继而出台了更为详细的国家能源战略。同样的,世界上其他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妥善处理能源安全给本国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且努力避免出现其可能导致的问题或冲突、更好地管理能源的利用。  拉丁美洲的案例  拉丁美洲被认为是世界上土地与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商业上投资机会较多,尤其是直接与原材料和食品等直接相关的行业。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拉美地区。在拉美各国的访问过程中,胡主席强调,与该地区的贸易无疑能满足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高度需求。  然而,拉美地区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些根植于文化,另一些则是由于政策执行的缺失所致。在石油生产与提炼过程方面,对于那些诸如墨西哥、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等石油储备丰富的国家,美国施加重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美国和拉美地区的问题在于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尝试切断对美国的石油出口,并将其转向中国。这将对拉美一些国家带来重大的地缘政治后果。尽管委内瑞拉将对美国的销售转向中国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但是这并不会对美国产生长远危害,因为石油是一种在世界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全球性产品。委内瑞拉向中国出口石油,这仅仅将替代从中东向中国出口的石油份额,中东出口的石油则将不会进入中国而是最终进入美国。这样的地缘政治策略可能增加石油出口的费用,从而使得委内瑞拉付出更多代价。由于能源费用对委内瑞拉而言远远比其对于美国而言更加重要,因此通过石油出口的转向这一手段危害美国可能不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方法。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需要运用新的思想和更好的安排以介入拉美地区。中国需要向许多与石油的生产与运输,以及当地交通系统的发展相关的项目进行投资。在寻求能源方面,这一战略将赋予中国较其他国家以重要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战略,中国将能够保证其国内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将能妥善处理其与拉美国家之间的长期商业贸易关系。  对美国的政策含义:中国涉入拉丁美洲地区的一个后果是,美国将其视为对自身能源、政治控制、军事战略等方面利益的威胁。美国与中国需要寻求方法以获取各自工业所需的能源,同时避免冲突或者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国的石油战略并非旨在使世界秩序产生动荡、甚至引发与其他国家的战争。相反,中国的快速发展驱使其参与主要的国际事务并且扮演一个超级大国的角色。  当然,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并且各国正在改变已经确立的游戏规则,创造新的范式,并且打破旧有的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参与的模式。中国的发展与成长伴随许多危险,然而在未来的几年中,拉丁美洲与中国之间的商贸交往将持续快速发展。为了国民和整个地区的繁荣与福祉,美国可以同中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一起管理那样的变革。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秩序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构建“和谐世界”理念已提出十一年。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彰显和平外交政策的
采用湿法消解对样品进行处理,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法来测定了3天然水晶中的中的 Na 、Fe 、Cu、Mn、Ni 、Ba 、Cd、Ag、Sn、Se 的含量,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苯并芘染毒大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苯并芘影响学习记忆能力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染毒结束后,基因芯片技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负责蔗糖的跨膜运输,在韧皮部介导的源-库蔗糖运输以及库组织的蔗糖供给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从玉米自交系吉853中获得位于3号染色体上蔗糖
通过野外采集、分类学鉴定及多基因组多片段相结合,对2012年版《西藏自治区藏药材标准》中“桑蒂”、“莪德哇”和“叶兴巴”3种藏药基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经鉴
期刊
2012年中国开始正式实施更加严格的烟尘排放新标准,目前在国内各大火电厂燃煤锅炉排烟温度等工况条件超出设计工艺要求以及除尘设备比收尘面积偏低等情况仍较为普遍,导致新建和
在新的国际议程中,中国在各个方面已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参与者,世界在注视着中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显然希望扮演一个主动和具有影响力的角色。这使到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在
石油石化工业作为高危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造成事故发生.
近年,随着我国城市(镇)化的迅速发展,关于“三农”方面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也大量出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央有11个1号文件都聚焦在“三农”问题上,可见三农问题在推进我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