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水平依旧处于较低水准,国内需求不足依然是掣肘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短板。财政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具有基础性与全局性。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关于消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与机制,增强消费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并且要让全体消费者“敢消费,能消费”。在此背景下,研究财政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财政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将呈现出差异性与动态性,本文将基于城镇化门槛效应的视角,就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包含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评论,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本文可能的创新以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消费理论的介绍和作用机理分析,前者包含五大经典理论后者包含财政社会保障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机制的四个主要传导路径。第三部分为我国城镇化现状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差异。第四部分是我国财政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水平发展现状的描述与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核心章节——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选取中国31省、市、自治区1998—2017年的经济数据,基于城镇化门槛效应的视角,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归纳了研究结论并依此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积极正向作用。第二,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基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三,收入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因素刺激了消费。第四,对于低城镇化水平省份而言,财政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不能有效促进消费。最后,本研究认为:应当提升财政社保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缩小城乡社保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调节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倾向;城镇化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以上对策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提高国内需求,进而助推我国经济增长。
本文包含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评论,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本文可能的创新以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消费理论的介绍和作用机理分析,前者包含五大经典理论后者包含财政社会保障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机制的四个主要传导路径。第三部分为我国城镇化现状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差异。第四部分是我国财政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水平发展现状的描述与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核心章节——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选取中国31省、市、自治区1998—2017年的经济数据,基于城镇化门槛效应的视角,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归纳了研究结论并依此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积极正向作用。第二,财政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基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第三,收入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因素刺激了消费。第四,对于低城镇化水平省份而言,财政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不能有效促进消费。最后,本研究认为:应当提升财政社保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缩小城乡社保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调节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倾向;城镇化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以上对策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提高国内需求,进而助推我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