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主是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位以音乐美学理论为突出贡献的音乐家。他的音乐美学理论涉及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感情和审美的心理需要与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的关系等一系列音乐美学问题,是我国较早对音乐美学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理论家。青主在音乐美学理论的研究中大胆借鉴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美学和表现主义艺术理念的观点,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对中国现代音乐美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青主在代表作《乐话》和《音乐通论》等理论专著中,以“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为其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系统的阐述了他的音乐美学观点。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其著作的研究,分析其美学思想的实质及重要意义。
第一章青主其人及其创作。青主的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要集中于他在上海国立音专工作的六年间。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出版了歌曲集《音境》,并撰写了《乐话》、《音乐通论》等音乐美学著作及论文。青主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与特征、音乐的原素与形式、音乐的审美功能及社会功能等音乐美学问题,并提出了“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及“向西方乞灵”重要观点。他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大胆的学术见解深受当时的音乐界注目。
第二章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青主从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殊性以及音乐的功用等方面论述了“音乐是上界的语言”这一命题。首先,青主认为人们面临着内界和外界两种不同的“势力”,一切音乐艺术都是人们在接受了外界的刺激而引起内心情感的冲动后所创造出的音响构成的,所以音乐是一种“上界的语言”。其次,青主强调了音乐的特殊性,他认为音乐不是描写具体事物的,而是一种反映人类灵魂的,反映人类复杂情感的最美的艺术。基于这些观点,青主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看法也着重于音乐对人们灵魂的影响,认为音乐具有治理灵魂的作用。同时,青主认为中国音乐精神及其某些表现形式落后于西方,因而进一步提出了“向西方乞灵”的重要观点,并从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国乐与西乐、中国音乐的出路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
第三章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意义。从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中国近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其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乐者,心之动也”的观点,同时又反对中国自古以来把音乐作为礼的附庸、道的工具的思想,强调音乐的艺术性与主体性,明确提出要承认音乐是独立的艺术。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受欧洲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影响,浪漫派的“表情说”、表现派的艺术为“灵魂的呼唤”等观点都是青主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的理论来源。但青主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抄西方某个理论家的音乐理论,而是结合音乐的实质以及中国音乐的状况,表述了他认为正确的个人见解,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较同时期的其他音乐理论家更为深刻,他明确指出中国音乐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不在于方法、技巧,而在于精神。青主站在人类一体的立场上论述了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主张摆脱狭隘的民族观念,大胆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第一个将西方表现主义的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音乐界,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