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情感观察类综艺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是单身经济与她经济作用下的产物,是大众传媒精准把握受众需求以及传媒市场不断更迭的结果。究其本质,情感观察类综艺依旧是消费主义文化的话语实践,是消费主义与大众传媒共谋的产物。其高收视率、高热度背后,是一场消费的狂欢。情感观察类综艺呈现出典型的消费主义特质:一是以情感、隐私为可消费的内容。摄像机全天候的记录,将明星生活、恋爱经过事无巨细地公开于荧幕之上,模糊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二是以围观为消费形式。节目“观察室”的设置,鼓励观众对他人生活与恋爱动向进行围观评论,在潜移默化中,观察成为了一种公众共同参与的消费形式。在对他人生活的窥探中,受众获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快感。三是类真实的消费场景。情感观察类综艺通过多重符号建构情感意义,受众不过是为拟态环境中的符号意义买单。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情感观察类综艺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代入式的观察视角,使观众与嘉宾完美共情;于整个综艺市场而言,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出现弥补了严格政策下的内容空缺,温情式的情感观察类综艺成为行业主流。同时,节目以社会背景为出发点,聚焦社会热点现象,发挥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情感观察类综艺以隐私商品来换取受众的注意力,原本关闭的隐私大门被打开,受众的窥私心理也随之被放大。久而久之,观众沉浸在窥私的快感中,隐私意识被逐渐削弱。更为重要的是,情感观察类综艺已陷入同质化漩涡之中,观众长期被相似信息所包围,难免产生视觉疲劳。未来,情感观察类综艺要走出同质化的禁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从观察样本、观察视角、观察主题三方面入手,深度挖掘节目的社会意义,打造精品化节目品牌。此外,严慈并济的政策引导、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以及专业有活力的媒体人才,为情感观察类综艺走出消费主义的迷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