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水平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以来,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储蓄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消费不足、储蓄率偏高的情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居民的平均教育水平也出现了大幅提升,文盲率被控制在了极低水平,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出现了明显上升。结合这一现实背景,本文利用2010年与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验证家庭成员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否是造成储蓄率升高的原因之一,结果却发现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对家庭储蓄率具有负向影响,为了解释受教育程度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制,亦为了解释基本回归的结果,本文进而从收入不确定角度和人格特征角度分析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影响家庭储蓄率的收入机制和非收入机制。介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我国居民储蓄行为中的重要性,以及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不确定性指标之间的联系,本文以收入不确定性机制为例,分析教育水平影响家庭储蓄率的收入机制。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通过收入不确定性机制对储蓄率产生负向影响,这一影响占总影响的41.67%。这意味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储蓄率较低,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较小,预防性储蓄动机相对较弱,故储蓄率相对较低。而介于人格特征对家庭储蓄行为的重要影响,以及受教育程度与人格特征之间的联系,本文继续以人格特征机制为例,分析教育程度影响家庭储蓄率的非收入机制。结果发现,教育程度会通过人格特征机制中的“严谨性:条理性”和“外向性:热情性”对储蓄率产生负向影响,且这两种影响分别占总影响的16.67%和8.33%。这意味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储蓄率较低,其中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户主的“条理性”和“外向性”程度较高,懂得将财富配置于其他项目或进行消费。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指出,经典的一维与两维模型传热参数关系式:1U=1hw+R4Ker仅仅在Bi<1.808情况下适用,而Bi的取值通常在1.1和10之间。鉴于此,本文建立了新的传热关系式,它由U=λ122RKer,λ12=12(1-1.33A-0.33和Bi=λ124exp(-aλ12L)T0-TwT(L,m)-Tw-λ12三个式子组成,其使用范围可拓展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隧道已经成为铁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铁路隧道比例大、断面大、地质结构复杂,因此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为了达到铁路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一带一路"国家宏观战略框架下,依托广东区域发展优化,广东省政府励精图志,坚定不移推进"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广东经济持续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广东民营企业
投资者关系管理(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IRM)是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交流的重要方法。作为公司治理的手段之一,投资者关系管理利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助投资者加强对
股票市场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常常呈现出尖峰厚尾,不对称等特性。为了计算的方便,在很多情况下都事先假设数据服从特定的分布,比如正态分布等。虽然正态分布假设在拟合数据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