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内陆河流域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e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在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接近极限,怎样寻找一条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循环经济的提出,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经济模式,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对循环型农业的研究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循环型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层次的分析,构建出循环型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河西内陆河流域循环型农业SWOT分析,得出河西内陆河流域发展循环型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对河西内陆河流域的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进行了整体评价和综合分析,得出影响河西内陆河流域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主成分为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成分、特殊农用资源投入成分与环境影响成分,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分,进而得到1998年到2007年十年间河西内陆河流域的循环型农业的发展趋势,即:河西内陆河流域正在以牺牲生态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的传统型农业正在向集约型农业、循环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转变。熵值法的运用,分析出河西五市:嘉峪关市、金昌市、武威市、酒泉市与张掖市发展循环型农业的优势所在以及不足之处。基于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分析以及评价结论,分析出适应河西内陆河流域不同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生产模式,即:农—牧—沼生产模式、秸秆—奶牛—沼气—瓜果生产模式、禽—猪—沼—菜生产模式、草畜业循环模式、粮—果—草—畜节水防沙模式与设施农业生态模式。在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河西内陆河流域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河西内陆河流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他文献
短报文通信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一个功能,可用于公网通信覆盖盲区的数据传输。然而,由于北斗短报文通信频度和报文长度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北斗短报文通信的实用性。
<正>甘肃省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咽喉,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通道。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秦安、天水、庆城和山丹,发现了许多三彩、石雕和青铜质地的胡人俑,他
目的探讨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患者经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完整
药物的多晶型对药品质量和临床药效有较大的影响,药物多晶型的研究方法有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x—射线粉末法,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影响晶型转变的因素很多,如研磨,结晶
近些年来,全国许多省份纷纷尝试农地入股的土地流转方式,但均处在试验性发展阶段,并且没有对土地入股合法性给予明确规定。2007年7月,重庆市出台了被外界称之为“50条意见”
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全球分工就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鞋业也是如此,随着世界鞋业重心的不断转移,中国鞋业也经历了和面临着多次的洗牌。中国的制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
<正>背景国务院决定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改革条件逐渐成熟、社会共识逐渐凝聚的结果。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分析这一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日趋频繁,且国土部门的业务工作及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原有的管理模式远不能满足实时、高效、规范的土地登记管理和土地资源配
长期以来,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被剥夺的地位。由于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城市偏向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致使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二元性。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