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中莫雷尔太太的欲望:拉康心理分析解读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so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饱受争议的作家。他笔触细腻,在对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尤为擅长。《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自从于1913年发表以来,文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在各种分析角度中,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是采用最多的。本文试图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找一个新的角度,即拉康的欲望主体理论,为切入点。根据拉康的“主体的欲望即他者的欲望”观点,深入探索莫雷尔太太与保罗之间的畸恋。“拉康强调母亲的欲望是个能指。孩子是适应母亲的在场与缺席(+/—)之后进入象征界的。”(Lorenzo95)主体与象征界的认同实际上就是他者的改变,从母亲变成象征父亲。而小说中的莫雷尔太太对现实父亲的权威解构造成实施阉割的代理的缺席,从而形成菲勒斯母亲以及保罗主体身份危机。本文认为,一切根源在母亲莫雷尔太太身上.本文用拉康的欲望主体理论进行分析,认为早年莫雷尔太太的创伤经验形成了激起她欲望的对象小a,对丈夫的失望代表着她成为菲勒斯的欲望轰然倒塌,在经历了对象征界的自我理想的认同的挫折之后,她转而去认同理想自我,欲望拥有菲勒斯。实际上,莫雷尔太太代表了一种缺乏,她对威廉的爱是一种自恋。莫雷尔太太爱的不是威廉,是理想自我在外界的投射。一方面,为了满足母亲的欲望,威廉也想要成为母亲的菲勒斯,另一方面,威廉随着象征界中父法对其影响,想要变成拥有菲勒斯的主体。在这种成为和拥有菲勒斯之间,威廉痛苦无比。而威廉的早逝重新塑造了莫雷尔太太的理想自我,她紧紧抓住保罗并欲望其成就莫雷尔太太一个完整的主体。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国内外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的研究现状、论文作者的研究动机、研究问题、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部分为小说的文本分析,共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拉康的欲望主体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有欲望,菲勒斯,创伤经验,移情。第二章对莫雷尔太太的妻子角色的创伤经验进行分析,观察主体欲望的转变。第三章从母亲角色入手,分析转变后的欲望及其在象征界的投射。第四章剖析无意识主体的欲望。莫雷尔太太实际上是欲望与理想自我认同,在这种认同中又经历了自恋的和侵凌性的移情。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指出莫雷尔太太顽固地占据了儿子们尤其是保罗的大他者的位置,在其对欲望满足的追求中束缚了儿子的主体建构。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媒介批评主要指的是基于人的传播活动对媒介现象进行的价值评判和反思性活动。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的多元化、传播的多渠道、传媒的市场化等引起了网络的娱乐泛化,甚
8月23日,“一路向东”王向东国学艺术书法展在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彝伦堂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主题为“书法艺术和书法
纵观周宇光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早期的戏典人物作品中,朱振庚先生作品的格局和气象时时呈现,人物的面具化和线条的满纸飞奔都是一种朱氏的繁式构成,作为学生这是一种自然的吸
监察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中国廉政建设”国际合作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已顺利完成设定目标。2006年10月18日,监察部在苏州召开“中国廉政建设”国际合作项目总结会,
公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在探险航行中因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名垂青史。但他探险的目的却来源于欧洲流行的一个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大汗国(中国元朝),那里非常富有,连屋顶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法律语言也同样如此。法律语言追求精确性和准确性,法律语言的翻译也不例外。由于法律制度、社会制度、法律文化、宗教原因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个人简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华艺术家学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新闻战线:艺术顾问首都书画艺术界联盟:名誉副主席北京启南轩书画院:院
石黒一雄被评价为英国当代文学中最为成功的小说家之一。近年来,其作品享誉国内外,并已被翻译超过三十种语言。他最新的一部小说《别让我走》创作于2005年,以备受争议的主体——
师舜通,号自渡堂主。1955年出生,祖籍河北晋州。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晋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北京画院研修生班。并得到赵志田、李春海、梁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