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直接投资(OFDI)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动力之一,在刺激就业、促进创新、缓解产能过剩以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OFDI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加之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阶段,与此同时,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便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深入实施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考虑到我国长期以来国有银行“一支独大”的单一金融结构和“所有制歧视”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企业融资和对外投资。作为金融体系结构优化的重要特征,金融生态多样性水平的提升——无论是金融机构种类的增多,还是金融机构规模分布均匀性的提升,都将有利改善这一局面。因此,深入探究如何引导金融生态多样性更全面、更有效地促进OFDI发展,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金融生态多样性影响OFDI的作用机理。随后本文以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考察样本,分别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ALP模型构建和测算了金融生态多样性、OFDI规模及其二元边际等指标。最后,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等实证方法,分别从总量规模、增长来源视角检验了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规模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兼顾分析了两者关系的地区异质性和非线性特征。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金融生态多样性影响OFDI规模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规模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分样本回归的结果表明相比于东部地区和“一路”沿线省份,这种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和“一带”沿线省份中更加强烈。(2)从中介渠道来看,金融生态多样性除了对OFDI规模有直接影响之外,还会通过地区整体企业的外部融资效率间接影响OFDI规模。(3)从作用轨迹和特征来看,在样本考察期内,两者之间呈现“N”型的非线性关系。这说明在金融生态多样性发展过程中其对OFDI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反向作用,对OFDI的影响效果取决于两种作用的博弈。分样本回归的结果表明,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规模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两者之间的“N”型曲线形态特征明显,拐点出现得远早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两者之间呈现“W”型曲线关系,该地区虽然整体金融生态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发展阶段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需要更高的金融生态多样性水平才能弥补地区企业外部融资水平的不足以促进OFDI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进一步对OFDI增长进行结构性分解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二元边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与OFDI扩展边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OFDI集约边际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考虑到我国OFDI主要沿扩展边际增长,探讨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扩展边际的影响对分散对外投资风险、促进OFDI稳健发展更具现实意义。(2)从中介渠道来看,金融生态多样性在促进OFDI扩展边际增长方面主要是通过提高融资效率的路径来实现的。(3)从作用轨迹和特征来看,在金融生态多样性发展过程中,金融生态多样性对OFDI扩展边际的影响呈现不规则的倒“U”型关系。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OFDI的融资担保制度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因地制宜促进OFDI发展以及引导对外投资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等政策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明确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金融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OFDI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论文有图31幅,表24个,参考文献1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