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2年全球乳腺癌发病例数115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病死率居第5位。和欧美地区相比,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然较低,但近年来,随着生育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向年轻化,目前已经上升为妇女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对乳腺癌的正确诊断、合理治疗、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目前,对乳腺癌的研究正在由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逐步深入。在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与乳腺癌关系密切的生物因子: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c-erbB-2)、p53等,这些生物因子通过微观机制决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评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的诊断和评价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高场强MRI,其优越的软组织分辨率及丰富的检查手段: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e,P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scopy,1H-M R S)等,可以很好地了解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血液动力学特点、组织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组织的功能状态等,使MRI结合分子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检测疾病特征成为可能和现实。
目前,最通用、直接而准确获得乳腺癌生物因子表达状态的方法是免疫组化检测,是有创的、术后的。探索乳腺癌MRI特征和生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无创的手段预判这些生物因子的表达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39例乳腺癌资料的对照分析,探讨乳腺癌MRI特征和生物因子ER、PR、c-erbB-2、p53之间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乳腺癌39例,所有病例均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为女性,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5.4岁。
MRI检查在术前1周内进行,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rio Tim3.0T高场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双穴相控阵表面线圈。依次行T1加权像(T1-weightedimage,T1WI)、压脂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所有图像均在Syngo工作站处理,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至少一名副主任医师)独立对39例乳腺癌的影像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分别记录环形强化(rim enhancement)、毛刺(speculate)、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early-phase enhancement rate.EPER)、达峰时间(peak to time,Tpeak)、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等指标。
收集免疫组化结果,记录生物因子ER、PR、c-erbB-2、p53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磁共振特征和生物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39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35例,导管原位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粘液腺癌1例。转移6例,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胸腹部转移1例,全身多发骨转移1例。
MRI特征:39个病灶中,22个表现为环形强化,占总病例的56.4%;26例出现毛刺,占总病例的66.7%;流出型曲线21例,占53.8%,平台型曲线11例,占28.2%,单相型曲线者7例,占17.9%;1分钟最大强化率279.7%,最小强化率40.0%,平均强化率141.4±62.6%;病灶最快70s达到强化峰值,最慢350s达到强化峰值,平均达峰时间142±70s;最大的ADC值2.184×10-3m㎡/s,最小ADC值为0.630×10-3m㎡/s,平均值0.9662±0.2773×10-3m㎡/s。
免疫组化结果:39个病灶中,ER阳性24例,阳性表达率61.5%;PR阳性16例,阳性表达率41.0%;c-erbB-2阳性17例,阳性表达率43.6%;p53阳性例14例,阳性表达率35.9%。
统计结果:乳腺癌毛刺和ER阳性表达正相关;达峰时间和p53阳性表达负相关;ADC值和p53阳性表达负相关。22例环形强化病例中,PR阴性表达率较PR阳性表达率高;c-erBb-2阳性病例早期强化率平均值高于c-erbB-2阴性病例;c-erbB-2阳性者达峰时间平均值小于c-erbB-2阴性病例;ER阴性和c-erbB-2阳性者ADC平均值低于ER阳性和c-erbB-2阴性病例。
结论:
1、乳腺癌毛刺和ER阳性表达正相关
2、乳腺癌达峰时间和p53阳性表达负相关
3、乳腺癌ADC值和p53阳性表达负相关
乳腺癌MRI某些特征和生物因子ER、PR、c-erbB-2、p53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根据MRI表现推测生物因子的表达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