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与“和而不同”—音乐在藏彝走廊盐源县民族学生中和谐共融的作用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以及费先生晚年“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愿景,笔者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马边县、峨边县、盐源县开展了促进民族间和谐共融的音乐实验课程。笔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侧重于行动研究。走访了马边、峨边以及盐源三地的五所民族中学,采访了学校的音乐老师和行政人员;在三个县的12个班级里投递了672份调查问卷,收集了汉族、彝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学生所喜爱的民歌300首;对民族学生进行了半开放式的访谈和个案研究,获得了学生日常相处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态度和看法;据此选择了文化融合策略量表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收集、对比和分析。最终依据收集到的材料,设计了一系列民族音乐实验课程,首先实践于马边县张坝中学和峨边县峨边中学。期间,笔者利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教师实践不断调整、完善着音乐课程的框架和实施流程。最终,在盐源县民族中学获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笔者通过分层抽样、随机抽样、滚雪球抽样在盐源县民族中学的初二、高一四个班中选取了十二位学生,包括汉族(两人)、彝族(五人)、蒙古族(三人)和藏族(两人)。通过七周的民族音乐实验课程,十二位学生在音乐的纽带作用下,从初识的陌生到渐渐的了解,最后欣然的接受了彼此。笔者则通过对民族音乐实验课程的观察以及对十二位学生的个案研究得到了六项结论,分别是:一、音乐能够跨越民族与国界,引起各民族学生间强烈的情感共鸣;二、通过音乐的表达,各民族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三、音乐的和谐共融的纽带作用能够让各族学生逐渐了解、信任、接受彼此,从而更加和谐的相处;四、民族音乐实验课程中,以大带小(高一,初二)、小组竞争合作(音乐游戏)的方式最好,效果最佳,能让各民族学生迅速的融入到音乐的集体;五、在民族音乐实验课程中,多个民族的相互融和比两个民族的融和进度更快、效果更好;六、音乐的纽带作用对民族内部的关系的调和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音乐的感染,各族学生在情绪上产生了近乎一样的共鸣——高兴时笑靥如花,悲伤时黯然落泪,认真时锱铢必较,轻松时怡然自得。借助音乐的表达,他们对彼此的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愿意接受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风俗习惯。此外,笔者在音乐课程中还加入了外国的民族音乐元素,不出所料的,学生同样也表露出对外国民歌的接受和喜爱。这说明音乐和谐共融的纽带作用不仅能够跨越民族与文化,也是无国界的。这对消除民族、国家之间的陌生和隔阂无疑有着巨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日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在深圳发布了《珠三角小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表
<正>一、GIS概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即地理信息系统。该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相应的空间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长期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扩张和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和市场供需结构失调等问题。为提高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砷是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之一,其生物毒性受其存在形态及环境pH、Eh等影响。磷酸酶是催化土壤磷素循环的重要酶类。本论文通过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pH(7.0、8.0、9.0、10.0)
中国进步飞速社会经济以正在以高速的姿态进步着,建筑工程发展的势头不容小觑,很多各姿态的建筑物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土建工程是建筑企业各环节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土建工程
如何看待和评价路遥的小说,成为当前学界的一个焦点和难题。由于长期以来简单地理解现实主义传统,也受制于西方的文学理论和小说理论,致使路遥的小说成就和地位没能得到凸显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断加剧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生物炭(Biochar)是生物质在限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的富碳颗粒。生物炭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