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生产一体化和全球价值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不断向纵深化发展,出口加工区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于出口加工区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政策分析和研究等宏观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对不同区域出口加工区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的实证研究。由于出口加工区作为一个实施特殊政策的产业区域,区内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生产网络是全球价值链体系的一个缩影,因此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和本土化生产的研究为加工区企业生产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学理论工具。同时,国内部分学者也已着手从企业生产方式等相对较微观的角度对加工区特殊政策条件下区内外企业的运作方式转变对政策的推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出口加工区虽然是一个实施特殊政策的产业区域,但区内企业也是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随着全球生产、贸易一体化和国内加工制造、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企业和产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嵌入逐渐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加工区内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如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以及生产要素本土化程度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出口加工区内各个跨国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网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单纯的“两头在外”向生产网络本土化、复杂化、精细化发展。这一变化使得企业的生产活动与出口加工区设立之初的管理方式之间的契合度越来越低,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阻碍了企业生产网络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更对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虽然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一直从宏观的角度对出口加工区功能设置和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和相应的调整,但由于目前缺乏对以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网络变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使得对政策框架和监管方式的调整往往滞后于企业生产网络关系的变化。针对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网络和管理方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以全球价值链理论、本土化生产和企业生产网络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内的五个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网络的刻画和分析,归纳出了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网络的动态变化过程、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这一企业生产网络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同时在企业生产网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网络和管理方式契合度理论模型,为出口加工区未来发展及管理方式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理论探索和案例子研究,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的研究结论:(1)以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网络发展符合全球价值链理论的规律,是一个动态的本土化过程。(2)出口加工区作为一个执行特殊管理方式的产业区域,其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生产网络的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产业转移的加深和本土化进程的深入,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网络化和本土化的发展。(3)出口加工区管理方式的税收政策、一线监管部门执行力和政策调整力度分别与企业生产网络关系构建的三个方面构建成本、企业网络本土化程度和核心企业经营绩效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深化了对以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为核心企业生产网络及管理方式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的进展:一是提出了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网络和管理方式契合度的模型;二是动态刻画和分析了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网络的变化过程规律。当然基于研究者本身的学术素养,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对此,本论文的最后部分提出了本文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