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和交际手段广泛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认为反语是一种拥有独特性质的一种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反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从文学修辞角度,有的从心理学、语言学等角度对反语的修辞、结构和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为了更好地对反语进行解读,在先前的反语理论基础上,本文尝试以“同一性”原理为总体纲领,以认知属性操作为具体模式,从话语的属性与其表达式相反的角度重新审视反语中的具体操作模式。本文遵循莱布尼茨“同一性”原则对反语现象做出推陈出新的分析和解释。本文针对反语在哲学层面“同一性”和认知层面研究的匮乏,提出反语生成和解读完全可通过符合莱布尼茨的同一性深入剖析,即唯有两事物能够任意相互替换却不改变其真值时,它们才是同一的。本文将该原则用于解释反语意义的同一,且说明反语是认知属性连通迁移解析模式。反语通常是语言表达式和其所指属性相违背,推理需要将属性和表达式进行“统一”概念操作,即属性迁移到语言表达且与之连通共同得出特定语境话语含意的过程。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对本研究的背景、问题和研究目的分别做了论述,然后又对研究的假设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为理论框架和文献综述。在第二部分作者首先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简单描述,探讨了格式塔理论和莱布尼茨同一性原理,把他们做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国内外反语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一些代表性理论研究的优缺点。为本文对反语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和依据。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这部分,反语被看作是一种认知语用现象。作者对反语的认知特点做了分析,通过分析语例构建了反语认知模型。然后在第五部分,讨论了语境对反语的影响。最后,在第六部分对本研究的意义和不足做一简短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