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文化遗产记录了场地特殊的精神和历史文化,承载着人们对铁路时代的情感与回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城市规划用地与铁路遗产地矛盾突出的现在,怎样对国内丰富铁路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改造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模式,是今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地区关于铁路文化遗产资源再利用实例的研究与归纳,总结出不同开发模式及各种不同的功能开发。在各种矛盾激烈碰撞之时,为了协调铁路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铁路文化园模式应运而生。基于铁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园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场域、空间、结构亦或是形式尺度,其更是一种深层次内涵,是铁路文化传承的纽带。设计师应充分梳理各个要素,基于保护铁路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场地各个元素进行重组和再塑,使其改变用地属性的同时,满足新功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从铁路文化园的区域定位、铁路遗产与周边关系及特色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归纳。提出了基于铁路文化遗产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及美学等多元价值观,通过生态恢复、基地设施具体处理对策及改造方式,实现从铁路废弃场地到以文化为依托的铁路主题园区的转变。丰富和完善我国在铁路文化遗产开发改造为文化园模式的理论体系,预期将能更具体的了解遗产保护应用于铁路文化园设计之理念,期待能为未来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和铁路文化园设计提供规划方法与设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