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写《暴风雨》:约翰·福尔斯《魔法师》的互文性阐释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解读《魔法师》与《暴风雨》的相互指涉和意义关联。细读文本可以发现,福尔斯的《魔法师》和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存在着主题对应关系:两部作品的主旨都是追寻自由,主人公的爱情都要经受严峻的考验。此外,《魔法师》和《暴风雨》在人物、场景、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微妙的互文关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之前的福尔斯研究、特别是有关《魔法师》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第二章阐释了论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对文学研究中的互文性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互文性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娃、巴赫金、巴特、热奈特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勾勒了本文所运用的互文性理论框架。第三章从人物塑造角度探讨了《魔法师》和《暴风雨》的互文性,康奇斯是脱冕的普罗斯皮罗,他已不再像普罗斯皮罗那样笃信魔法,而是对虚构作品充满好奇。尼克拉斯经历了从卡列班到费迪南王子的升华。朱莉则是经历了米兰达所谓经历的沉沦。第四章从场景和结构着手,分析了《魔法师》与《暴风雨》两部作品之间在荒岛场景、假面舞会以及罗曼司结构等方面的对应。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通过对《暴风雨》的回写,福尔斯展现了现代社会人类存在的荒诞状态。要想摆脱荒诞,青年艺术家的成长需要有康奇斯之类的魔法师作为向导。
其他文献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他创作长达半个世纪,笔耕不缀,佳作频出。罗斯不仅作品繁多,而且创作手法多变。出版于2010年,《命运之手》是罗斯的封笔之作,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作家,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他的作品涉及许多主题,其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成长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青少年时期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