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空肠造口装置营养支持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留置空肠造口管)和对照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两组,各30例。观察术后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总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肌酐)的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⑴收集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留置空肠造口管)和对照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两组。观察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10例,胃癌部分切除术患者2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80岁(平均59.47±13.962岁)。对照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13例,胃癌部分切除术患者17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4~78岁(平均60.33±9.883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构成比、身高等差异均不显著,具有可比性。⑵观察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明显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肛门排便恢复时间虽短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组内术后第7天的实验室指标(除肌酐,P>0.05)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第1天的实验室指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分别比较其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的实验室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实验室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⑸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皆完成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中患者发生轻度腹胀1例,中度腹泻2例;而对照组中患者发生恶心、呕吐3例,吻合口瘘1例,咽喉部不适4例,肺部感染2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P<0.05)。结论:⑴留置空肠造口营养管组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胃肠功能(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恢复更快。⑵留置空肠造口营养管组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营养及免疫指标(总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肌酐)恢复更快。⑶留置空肠造口营养管组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并发症更少。⑷空肠造口穿刺装置的营养支持在胃癌根治术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