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尾虫、双尾虫和跳虫(弹尾类)的系统发生以及双尾虫是否单系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而这些正是解决关于六足动物是否单系、六足动物高级阶元系统关系以及节肢动物中几大类群系统关系等争论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中,我们测定分析了10种原尾虫(涉及蚖目、古蚖目和华蚖目三大类群的6科9属),11种双尾虫(涉及康类、铗类和原铗类三大类群的4科10属)和8种跳虫(涉及节腹亚目和愈腹亚目两大类群的7科8属)的18S rDNA全序列(约2000bp)和28S rDNA部分序列(约400bp)。结合其它六足动物(无翅类衣鱼、古翅类蜉蝣和新翅类蝗虫)以及节肢动物(甲壳动物、多足动物和螯肢动物的代表物种)相关序列信息,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进行分子系统发生关系构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I. 显著支持双尾虫、原尾虫、跳虫和狭义昆虫的单系性;II. 通过对原尾虫关键类群的全面分析,支持蚖目和古蚖目的单系性,而华蚖科和富蚖科位于蚖目和古蚖目之外,并且两科各自独立;III. 对双尾虫原铗类的中国八孔Octostigmasinensis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介于康类和铗类之间,与铗类亲缘关系更近。就我们所知,这是国际上首次对双尾虫的第三大类群原铗类的物种进行分子序列测定分析;IV. 对于跳虫的系统分析显示,水生原(Poduraaquatica)与疣类近缘,位于节腹亚目内部。支持原总科[(原+疣)+棘+球角]的单系性。愈腹亚目两科不形成单系,或者形成一支但支持率较低;V. 双尾虫与原尾虫亲缘关系最近,而远离昆虫。所有分析中原尾虫与跳虫均不形成姐妹群关系,不支持二者组成缺尾纲Ellipura(=近昆虫纲Parainsecta);VI. 在 I<WP=5>中科院博士论文 通过核糖体 RNA 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低等六足动物的系统发生节肢动物中,六足动物与甲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与多足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不支持传统的缺角类(Atelocerata,=多足动物+六足动物)假说。六足动物不形成单系,与甲壳动物部分类群交叉,三类低等六足动物与狭义昆虫明显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