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能式矿井提升系统状态监测传感器网络设计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井提升系统是沟通地面和井下的桥梁,是煤炭生产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着整个矿山的生产效率,关系着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然而,目前矿井提升系统的状态监测普遍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精度差,且难以满足实际监测需求,而传统的有线监测手段又很难适应煤矿运输的恶劣环境和复杂工况。因此亟需一种适用于矿井提升系统状态监测的有效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能耗低、组网灵活、容错性强等优点,具备解决矿井提升系统状态监测问题的潜力。但受限于矿井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工况,其应用于提升系统的状态监测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基于实际需求,拟设计一种自主供能、组网灵活、性能可靠的提升系统状态监测网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矿井提升系统状态监测网络总体设计。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各频段电磁波衰减的影响,对比了多种常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选取了监测网络的具体监测参数类型。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以2.4GHz作为通信频率,选择ZigBee作为无线通信技术,更加适用于提升系统状态监测。选择温度、湿度和加速度三种状态参数,以综合监测矿井提升系统的健康情况,并据此设计了监测网络的总体结构。2)基于井筒风能的能量供给模块设计。能量供给模块主要包括微型风力发电模块和能量管理电路两部分。通过分析井筒内风力资源的分布,设计了微型风力发电模块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测试;针对微型风力发电模块与能量存储模块的特点及应用需求,研发了能量管理电路;通过仿真和实验测试了能量管理电路的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能量供给模块能够稳定、可靠地为节点供能。3)矿井提升系统状态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应用及上位机软件设计。根据监测网络的实际应用需求,在网络层设计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自组网程序,在应用层设计了包括数据帧、地址管理和节点工作流程的网络应用程序,最后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开发了监测网络的上位机软件。4)状态监测网络软硬件的功能实验研究与分析。首先测试了能量供给模块的性能,随后对节点功耗进行了实验测试,并据此分析常用节点节能策略;然后在模拟故障情形下测试了网络的鲁棒性和自愈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监测网络可实现故障网络自主修复;接着组建了网络深度为15的多跳网络,测试了网络的传输服务质量和网络吞吐量,结果表明网络的可靠性高、实时性好;最后测试了上位机软件并进行了数据采集实验,上位机软件实现了预期功能,且数据采集精度高。本文设计的监测网络具有自供能、工作可靠、数据采集精度高的特点,能够满足矿井提升系统状态监测的应用需求。该论文有图71幅,表9个,参考文献80篇。
其他文献
正十二烷是吸热型碳氢燃料的重要组分,常被作为燃料直链烷烃的模型化合物,本文用ReaxFF MD方法模拟了正十二烷的氧化过程。利用国际上首个ReaxFF MD模拟结果的化学反应分析工
目的 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结合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发生反复室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与
创新是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之一。先进的文化从来就不是静止的,它总是对创新的事物抱着包容、鼓励和吸收的态度,并使之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源泉。周期性经济危机是现代经济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燃烧使用,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有鉴于此,发展可持续能源势在必行。其中,二次电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
近年来,深红/近红外的有机发光材料(LOMs)由于其在夜视装置、生物成像、传感器和激光器中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然而,大多数所报道的深红/近红外染料光致发光(PL)效率很低,发展高激子利用率的近红外发射器长期以来受到阻碍。近期,马於光课题组利用局部激发(LE)态和CT态结合成一个特殊的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LCT)激发态能够有效的解决深红/近红外低发光效率问题,其中局部激发(LE)态有助
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作为可再生能源可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1,2]石墨相g-C3N4具有较高的光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合适的能带结构和可见光响应等优
收集了来自6个不同厂家的共120个沥青样品,通过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分析。所得光谱数据经过预处理方法和多维尺度变换进行解析。由多维尺度变换的散点图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结合2008年我国铝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定量评价了生产1吨铝合金挤压材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其分为原铝生产和铝合金挤压生产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研
笔者一年来采用按摩鼻翼的方法,治疗数十例呃逆病人,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方法:患者正坐(或站立也可),术者坐(或站)于患者前方,用拇、食、中三指,对应地用中等力量从鼻翼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