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口始终是中国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老年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生活。养老保险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养老保险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我国养老保险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进步当中,其覆盖面正在逐步扩大、水平也有所提高,但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养老保险的实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原本没有明确标准规范的养老保险程序在工作量逐渐加大的同时涌现出诸多弊端。如在政府方面,因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而使得一些行政部署没有统一的依据从而各行其道,其行为也具有了很强的行政性,如此的法律不健全、行政性强、立法跟不上实际的状况需要严重阻碍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在参保者方面,覆盖面仍有待提高,且目前参保对象层次单一,我国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虽然覆盖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但其缴费部门、管理标准和支付标准却各不相同,与理想中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相差甚远;在整体运行方面,缺乏权力与义务的统一,由于制度设计缺陷,政府对于制度覆盖范围内的人员采取的是大包大揽的政策,使得财政负担过重,从而产生了财政赤字,而对于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人,政府却没有明确的自主政策,导致了体制内的人享有有养老保险的权利却可能不尽到义务,而体制外的人虽然尽到了缴税的义务,却可能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险的权利,从而形成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因素;同时,统筹层次低,资金运营方式单一也是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严重问题,不利于人口流动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碍国家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上种种现象反映出了我国养老保险有待进步的现状,其形成存在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缺少相应的统一标准体系成为了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在服务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以及工作方面都缺乏统一的可反复执行的、能够适用于目前及潜在问题的一致的规范,导致一些工作无章可循,各部门责任不明确,工作既重叠又存在盲区,人力资源得不到最佳配置,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参保人员参保申请、缴费及支付手续繁琐,使得原本是一项利民工程却无形中为老年人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没有了统一的规范增加了人为的可操作性,即增加了人为自行裁量空间,从而在客观上一定程度的使得制度存在着漏洞,如此的人为干扰因素也是形成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亟需实现养老保险标准化,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为我国养老保险提供相应的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标准,以减少政府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控制道德风险,改善养老保险服务,保障信息对称和人才流动,从而增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养老保险标准化进程在我国正当其时,本文将通过对现有养老保险状况和存在问题以及欧洲国家先行养老保险标准化入手,借鉴国内和国际学者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养老保险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帮助我国养老保险标准化进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