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国大纲》对国民党民族政策的影响——以对内蒙古政策为中心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对内蒙古政策为中心,以《建国大纲》为依据,从行政管辖体制的角度来研究国民党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建国大纲》是孙中山起草的关于建设中国的计划,它规定了国家的行政体制、建国的程序、方法、步骤等各方面内容,是国民党建设中华民国的基本纲领。国民党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以《建国大纲》为依据,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一味恪守《建国大纲》,忽略实际情况的变化,导致最终失败。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建国大纲》对于国家行政管辖体制的设计——以县为自治单位,由县扩充到省,实行省县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并分析了《建国大纲》制度设计的理念来源。   第二部分论述了国民党在边疆民族管辖体制上对《建国大纲》的全面继承及省县一体化在内蒙古地区遭遇的挫折。南京国民政府依据《建国大纲》中仅有省县两级建制的规定,取消了先前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代之以设省置县,试图以省县一体化模式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结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边疆地区的不稳定,引起了内蒙古地区人民的强烈的抵制。   第三部分分析了省县一体化失败的历史教训,主要从国民党忽视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差异、无视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及教条主义铸成理论脱离实际之大错三个方面分析了省县一体化失败的历史教训。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提出了关于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
以往我们总将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和重点,政府改革作为配套,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因为政府才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以及人财物的供给者,是企业真正的老板。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私营企业主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私营企业主阶层有着众多的来源,复杂的内部成分,并且阶级意识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湘西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天然宝库,为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湘西依托特色民族文化优势